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

導讀:
摘要 鉆孔灌注樁目前的應用已相當廣泛,但其施工大部分施工要在水下進行屬隱蔽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顯得尤為重要。關鍵詞 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 影響樁基的質量因素有很多,從勘察設計到施工,任何一個過程的疏忽都有可能引起質量事故,本文主要從施工方面需要注意的質量方面進行探討。那么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摘要 鉆孔灌注樁目前的應用已相當廣泛,但其施工大部分施工要在水下進行屬隱蔽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顯得尤為重要。關鍵詞 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 影響樁基的質量因素有很多,從勘察設計到施工,任何一個過程的疏忽都有可能引起質量事故,本文主要從施工方面需要注意的質量方面進行探討。關于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建筑工程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摘 要鉆孔灌注樁目前的應用已相當廣泛,但其施工大部分施工要在水下進行屬隱蔽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工程實際,就如何在施工中的各個施工環節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探討,以便有效地對樁基施工質量加以控制。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
影響樁基的質量因素有很多,從勘察設計到施工,任何一個過程的疏忽都有可能引起質量事故,本文主要從施工方面需要注意的質量方面進行探討。在施工前要認真熟悉設計圖紙,分析可能對質量控制有影響的關鍵工序,對灌注樁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一些問題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明確施工質量目標、并具體落實到人,做好每根樁的施工記錄,不僅要有文字的,還要有影像資料,以便出現問題可以快速查找病因。現結合S259臨莘路馬頰河大橋來說明,該橋為5-20m預應力空心板大橋,基礎為Φ150cm鉆孔灌注樁共18棵共計747米。
1測量控制及標志的設置
利用業主提供的橋兩頭中樁用全站儀采用偏角法定樁位;中樁用砼固定,并埋設拴樁以校核中樁。水準點用砼固定,并設立基準點。
2鉆孔質量的控制
2.1鉆孔準備工作
該工程跨馬頰河,水深不到2m水面跨度不到20m且沒有通航要求,采用的方法把整個河面全部填起來,下面埋置混凝土管保證流水通過。這樣就把水中施工變成旱地施工,不僅降低了施工難度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用挖埋法埋設護筒,在挖孔至一定深度符合要求后,埋設深度為1.0-1.5m,護筒上下口中心與鉆孔中心位置重合,周圍用最佳含水量,粘土對稱、均勻,分層夯實,防止護筒偏斜。平面誤差控制在50mm,傾斜度控制不大于1%。鉆機要提前檢修,鉆頭、鉆桿、溜槽等機具和檢測工具也提前驗收備齊,并挖好泥漿池和泥漿循環溝。
2.2鉆孔
這是灌注樁能否順利施工過程中的基礎,常見的質量問題有鉆孔不到位、塌孔、成孔的垂直度不滿足要求,導致鋼筋籠和導管將無法沉放。采用黃河鉆機采用正循環法施工。鉆機就位時應將鉆機調平,對準鉆孔、轉盤中心同鉆架上的起吊滑輪在同一鉛垂線上,鉆桿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鉆孔開始后,先啟動泥漿泵和轉盤,待泥漿輸進鉆孔一定數量后,方可開始鉆進。鉆進過程中,經常檢查鉆盤,如有傾斜或位移應及時糾正。每工班及時撈取鉆渣樣品,記錄鉆進情況和地質變化,根據不同深度和地質情況,及時調整轉速、鉆進壓力和泥漿指標,并不斷補充和凈化泥漿,在鉆進深度達到設計和施工要求時及時終止鉆孔,并檢查。為了保證成孔垂直精度滿足設計要求,應采取擴大樁機支承面積使樁機穩固,注意在施工過程中要經常型的校核鉆架及鉆桿的垂直度。
2.3清孔
終孔檢查后,作好記錄,停止進尺,稍提鉆錐離孔底10-20cm空轉,并保持泥漿正常循環,以中速壓入比重為1.1-1.25g/cm3的較純泥漿。換漿清孔,把孔內鉆渣浮出,沉淀在泥漿池中,清孔時,保持孔內1.5-2.0m水頭,清孔過程中不斷測量泥漿指標,直到滿足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或招標文件要求后,稍停,測量孔深。在第一次清孔時要嚴格控制泥漿比重,采用高粘度泥漿清孔,并加大泥漿泵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順利地浮出孔口。在提出鉆具一定要避免碰撞孔壁,否則可能引起坍孔、沉渣過厚等,這將給第二次清孔帶來很大的困難,有的甚至通過第二次清孔也無法清除坍落的沉渣。一定注意不要采用加深孔底深度方法代替清孔,清孔時必須注意保持孔內水頭。在清孔整個過程中安排專人不間斷的測量孔底沉渣厚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及時停止。
2.4鋼筋籠加工
根據設計圖紙,進場的鋼筋不僅要有出廠的合格證還應按批次取樣再檢驗是否滿足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鋼筋的存放過程中要避免銹蝕,如出現銹蝕一點要除銹。整節或分節加工。加工時要注意搭接端鋼筋籠子頂標高要達到灌注樁鋼筋籠頂高程。根據護筒頂高程在籠上端焊接四根相應長度鋼筋吊臂,在吊放鋼筋籠就位時勾掛在護筒上口。[page]
2.5吊放鋼筋籠
孔結束后,用起重機動吊放鋼筋籠就位固定牢固,孔口用電焊固定或牢固綁扎,嚴禁掉鋼筋籠子,并防止其上浮。運輸鋼筋籠時,先把籠子滾在一個固定底盤上,用人工或機械拖底盤,防止變形。在鋼筋籠吊放過程中,應逐節驗收鋼筋籠的連接焊縫質量,對質量不符合規范要求的焊縫、焊口則要進行補焊。同時,要注意鋼筋籠能否順利下放,沉放時不能碰撞孔壁;當吊放受阻時,應停止吊放并尋找原因,不能加壓強行下放,因為這將會造成坍孔、鋼筋籠變形等現象,如因鋼筋籠沒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應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則要求進行復鉆糾偏,并在重新驗收成孔質量后再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接長時要加快焊接時間,盡可能縮短沉放時間。
2.6吊放導管
導管在使用前要認真進行檢查。拼裝時應仔細檢查變形和磨損情況。用兩根兜底鋼絲繩系在最下端一節導管的兩個吊耳上,每隔1.0m用麻繩將導管和鋼絲繩捆扎在一起,逐段吊放導管,并接長鋼絲繩,直至導管下到要求深度,鋼絲繩上端用鐵扁擔與鉆機提升鋼絲繩聯結,以加強導管穩定性,每段鋼絲繩用卡環連接,吊放時,應使導管位居孔中心,軸線順直,穩步沉放,防止卡掛鋼筋籠和碰撞孔壁。水塞的應尺寸大小適中,組裝導管時要檢查導管內壁有無局部凹凸,導管出口是否向內翻轉。
2.7灌注水泥混凝土
1)塌落度要求:水下混凝土配制宜有18-22cm坍落度,并宜有一定流動性保持率。控制粗骨料規格,并隨時了解混凝土面的標高和導管的埋人深度。導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嚴禁把導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當灌注至距樁頂標高8m-10m時,應及時將坍落度調小至12cm-16cm,以提高樁身上部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砼坍落度和拌和時間,保證砼質量。
2)沉淀厚度處理:灌注前,必須測量孔底沉淀厚度,填寫灌注前檢查單,做好記錄。如沉淀層過厚,可通過導管用噴射法補救,將沉淀層飄浮并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儲料斗中要有足夠的混凝土儲量,料斗底做成一定坡度,使混凝土較容易流出。
3)首批混凝土:在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后,在漏斗頸上放一隔水栓,打開儲料斗閘門,料斗內首批混凝土流出,通過溜槽,壓著隔水栓迅速下到導管,灌注開始。首批混凝土灌注孔底后,立即測探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發現異常,則立即進行處理,灌注過程中用測錘測探,測錘重6-9kg,防止誤測。
4)導管提升:采用直升導管法施工,用鉆機塔架提升導管。在提升過程中,抽動導管使的力度要適中,保證拔管和灌注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每次升降的幅度不能過大,避免因大幅度抽拔導管引起混凝土體沖刷孔壁,造成孔壁下墜或坍落,使混凝土中帶泥,這種現象尤其在砂層厚的地方比較容易發生。導管提升時應保持軸線垂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導管掛到鋼筋籠,可轉動導管,脫開鋼筋籠,移到鉆孔中心。提升鋼絲繩上端的鐵扁擔距離鉆塔架上端一定距離,就卸除鋼絲繩,連接每段鋼絲繩用卡環一定旋緊。
當導管提升一定高度,暫停灌注,取下漏斗,快速拆下1節或2節導管,然后將漏斗重新插入孔口導管內,校正好位置繼續灌注。卸下導管要立即清洗,堆放整齊。灌注過程中防止溢出料斗的混凝土和其它東西掉入孔內,防止形成高壓氣囊,防止混凝土托浮鋼筋籠。灌注將近結束,灌注人員要及時通知攪拌機停料,減少浪費,最后一段長導管拔管速度要慢。
將近灌注樁頂設計標高時應加灌一定高度,以后鑿除,其高度宜在0.5-1.0米。有關混凝土灌注情況、各灌注時間、混凝土頂面的深度、導管埋深、導管拆除以及發生的異常現象,事故處理過程,應指定專人進行記錄。
3結束語
灌注過程中應明確分工,密切配合,統一指揮,做到迅速連續施工,灌注高質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發生質量事故。鉆孔灌注樁的整個施工過程屬隱蔽工程項目,質量檢查比較困難,關鍵還是在施工過程中加強質量控制,最后成型檢測只是一個手段,要保證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其關鍵還在于要提高參與人員的質量意識,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