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包第三方公司

導讀:
什么是外包第三方公司
外包公司能夠幫助其他公司、企業分擔一部分的業務工作,能夠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企業收益。這里的外包第三方公司是什么意思?外包的方式、分類有哪些呢?以下就跟著大律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外包公司指企業在管理系統實施過程中,把那些非核心的部門或業務外包給相應的專業公司,這樣能大量節省成本,有利于高效管理。
外包將你解放出來以更專注于核心業務。在執行者專注于其特長業務時,為其改善產品的整體質量。外包解放了公司的財務資本使之用于可取得最大利潤回報的活動。
外包方式主要有合同業務管理方式和委托方式。
(一)合同業務管理方式純粹是一種外包方購買第三方服務模式,第三方(承包方)負責全部或大部分投資和業務管理工作,并承擔投資風險;外包方只根據第三方完成業務的績效和合同約束則購買服務,不用負責第三方的投資風險;合同終止則合作終止。
(二)委托方式是一種外包方將業務連帶完成業務所需要的設施委托給第三方經營的方式,主要有承包、租賃、特許管理和BOT(建設-營運-移交)特許管理4種合作模式。無論采用哪種模式,委托方都承擔投資風險,即使是BOT特許管理模式,表面上第三方進行投資,實際上這些投資將連本帶息以折舊費形式全部計入經營成本,由外包方在特許合同期內全部返還。
承包與租賃的共同點是第三方不做資本投資,只承擔作業和服務;不同點是,承包管理的企業只承擔營運與維護作業及相關服務,而租賃管理的企業除此之外,還承擔設施整修任務。
特許管理與BOT特許管理的共同點是第三方負責投資,這也是這兩種模式與承包模式和租賃模式的最大區別;特許管理和BOT特許管理的最大區別是特許管理的企業不參與設施建設而BOT特許管理的企業負責設施建設;合同期內,BOT模式中第三方擁有資產所有權(合同終止時所有權移交給委托方),但在特許管理中卻不一定擁有。
政府外包方式還有一種公私合營模式(PPP),是國內外廣泛關注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需要考慮政府參與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圍與程度,這是一個值得探討且令人困擾的問題。
(一)按地理分類:外包根據供應商的地理分布狀況劃分為兩種類型:境內外包和離岸外包。
1、境內外包。境內外包是指外包商與其外包供應商來自同一個國家,因而外包工作在國內完成。
2、離岸外包。離岸外包則指外包商與其供應商來自不同國家,外包工作跨國完成。 由于勞動力成本的差異,外包商通常來自勞動力成本較高地國家,如美國、西歐和日本,外包供應商則來自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如印度、菲律賓和中國。
雖然境內和離岸外包具有許多類似的屬性,但它們差別很大。境內外包更強調核心業務戰略、技術和專門知識、從固定成本轉移至可變成本、規模經濟、重價值增值甚于成本減少;離岸外包則主要強調成本節省、技術熟練的勞動力的可用性,利用較低的生產成本來抵消較高的交易成本。在考慮是否進行離岸外包時,成本是決定性的因素,技術能力、服務質量和服務供應商等因素次之。
(二)按工作性質分類:外包的范圍按工作性質可分為藍領外包和白領外包。
1、藍領外包指產品制造過程外包。
2、白領外包亦稱服務外包,指技術開發與支持其他服務活動的外包。
其中技術開發與支持的外包一般采用一次性項目合同的方式尋求第三方專業公司的服務,稱為合同外包;其他服務活動的外包多通過簽定長期合同的方式交由專業外包提供商進行,稱為職能外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