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分配原則內容有哪些

導讀:
對于父母的遺產,其子女屬于第一順序繼承人,即繼承開始時可以直接繼承,一般由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均等分配遺產,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遺產包括:1、公民的合法收入,法律法規一、《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一、遺產分配原則內容有哪些,遺產分配的原則是什么?
遺產分配原則有份額均等原則、體現養老育幼的原則、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適當照顧的原則等。
具體內容有:一般情況下,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應當均等。即各繼承人在對被繼承人所盡扶養義務和各自經濟狀況、勞動能力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對遺產應作大體均等的分配。
特殊情況下可以不均等分配遺產: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經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二、父母遺產房屋要如何繼承?
根據我國法律,繼承可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對于父母的遺產,其子女屬于第一順序繼承人,即繼承開始時可以直接繼承,一般由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均等分配遺產。
但要注意,有撫養能力的子女,如果對父母未盡撫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可能少分或者部分。如果父母生前訂立了有效的遺囑,那么子女可以根據遺囑繼承房屋。
法律法規一、《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條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規定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規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托。
遺產的范圍是怎樣的
遺產是指公民死亡時所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遺產具有時間上的法定性和財產專屬性。
遺產包括:
1、公民的合法收入。包括從事體力、腦力勞動所得收入,股票、紅利、接受的嘉獎等;
2、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房屋包括自用房、出租房、閑置房、營業用房等;儲蓄包括在銀行、信用社、保險公司、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生活用品包括家具、家電、圖書、電腦、車輛等;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包括古董、字畫、圖書、收藏品等;
5、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包括土地、農具、建材、農作物、礦藏等;
6、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典權,債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