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合同當事人能否要求解除或撤銷合同

導讀:
非合同當事人能否要求解除或撤銷合同,民事訴訟參加人,民訴與仲裁指南,民事訴訟法,法律知識大律為您提供快捷、高效的在線律師咨詢、在線委托律師等服務。
一、非合同當事人能否要求解除或撤銷合同
根據(jù)合同的相對性,有權(quán)要求解除或撤銷的只有合同雙方當事人。合同外的第三人無權(quán)要求解除或撤銷合同。但是,如果合同內(nèi)容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合同無效或者撤銷合同。
需注意的是,只有與合同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才能以起訴的方式請求確認合同無效或者撤銷合同。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不能提起訴訟。
根據(jù)《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因此,根據(jù)合同的相對性,我們提起訴訟通常是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如果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受到了損害的話,那么也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確認合同無效的。
法律依據(jù):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條件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合同法》
第九十四條合同的法定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jīng)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nèi)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解除和合同撤銷的區(qū)別
二者的區(qū)別在于:
1、合同的解除是針對有效合同而言,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因出現(xiàn)了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事由,當事人主張解除合同,消滅民事法律關系。合同的撤銷是針對可撤銷合同而言,合同被撤銷成為無效合同,不被撤銷則是有效的。
2、合同解除后法律關系歸于消滅,而解除前已履行的部分仍然有效,合同撤銷后即自始無效,撤銷前已經(jīng)履行的部分也歸于無效,依照無效的法律后果進行處理。
3、合同的解除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自行解決,也可以訴請法院或仲裁機構(gòu)解除;而合同的撤銷必須由當事人申請法院或仲裁機構(gòu)處理,當事人不得自行協(xié)商處理。
以上知識就是律聊網(wǎng)小編對“非合同當事人能否要求解除或撤銷合同”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同時補充了合同解除和合同撤銷的區(qū)別,在滿足立案標準的報警后當場可立案。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聊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