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索賠中的預期可得利益有哪些

導讀:
工程索賠中的預期可得利益有哪些
工程索賠中的預期可得利益有哪些工程索賠的預期可得利益是發包人或者承包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施工合同導致另一方本可以實現的利益不能實現,而向違約方提出賠償損失的主張。承包人可獲得預期可得利益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承包人暫停施工超過56天的損失;二是解除合同并要求發包人賠償包括預期可得利益在內的損失;三是發包人單方面刪除合同工作的損失。下面由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一、預期可得利益索賠的法律依據
所謂“預期可得利益索賠”,是指因為發包人或承包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施工合同致使另一方本可以實現和取得的財產增值的利益不能實現和取得,承包人或發包人向違約方提起的賠償損失主張。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該規定為合同一方進行預期可得利益索賠奠定了法律基礎。
二、承包人預期可得利益索賠的幾種情況
1、根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有關條款,因發包人原因引起的合同終止,包括發包人拖欠進度款,承包人停止施工,且超過56天,發包人仍不支付的;或者是因發包人違約致使合同無法履行。
承包人經預通知后有權解除合同。在上述情況下,承包人除了可索賠已完工程價款、退場費用、已付貨款及退貨費用外,還可索賠合同解除給其造成的損失,包括預期可得利益的損失。
2、承發包雙方簽訂的施工合同未采用示范文本的,承包人可以依據《合同法》第94條及《民法通則》第115條的規定,在發包人出現"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及"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等情形時,解除合同并要求發包人賠償包括預期可得利益在內的損失。
3、發包人單方面刪除合同工作,如住宅樓單體等單位工程、裝修等分部工程、門窗等分項工程,發包人指令承包人不再施工,或指令由其他承包人完成的。承包人可要求發包人賠償預期可得利益。
三、承包人進行預期可得利益索賠時應注意的事項:
1、避免輕易放棄索賠預期可得利益的權利。對于投標文件規定的"合同終止時承包人的索賠僅限于直接損失"等苛刻條款,或是避免輕易應允,或是在簽訂合同后一年之內請求法院或仲裁庭撤銷。
另外,避免在簽署有關合同終止、合同工作刪除的協議、結算書等文件時放棄這項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