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成因及防治措施探

導讀:
房屋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成因及防治措施探
房屋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討
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危害嚴重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空前,建筑工程質量呈穩步上升趨勢,但仍有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質量問題,有些甚至嚴重危害到建筑結構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開裂、起皮、起砂,廚衛、屋面、外墻滲漏嚴重.『]窗縫隙大,下水道堵塞,廁浴問地面倒坡、積水,滴水線向內斜導等等現象,有的建筑出現嚴重的不均勻沉降,個別建筑甚至發生整體坍塌事故。
房屋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成因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是由于諸多因素混生互動、惡性循環、相互影響的結果。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方面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為主,工程施工過程中同時進行操作的專業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規格品種繁雜;工種間的相互配合情況、操作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工程質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認真執行各種技術規范和規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規定的責任、程序、方法進行嚴格的驗收等,都是引起工程質量問題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組織不合理,造成各工種之間的協調配合不好,專業工種之間各自為政的進行施工,結果相互干擾、相互破壞,影響了工程質量。有些工程主體施工結束后,水、電等其它專業隊伍才開始進行施工,因此違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墻、梁、板、柱上隨意鑿溝開洞,成為破壞主體結構、甚至影響結構安全的質量問題。由于弱電工程的設計往往與主體結構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裝飾工程已經大部分完成后才進行施工,因此出現的以上問題就更為嚴重。再有,由于對混凝土攪拌站的管理重視不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實,造成混凝土配比計量偏差過大,嚴重影響了混凝土的強度。
材料選用方面因材料選用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質量問題也比較常見。例如水泥的選用,碎石的粒度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等,都對工程質量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再如內墻裝飾涂料'由于質量不過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出現變色、脫皮等情況。由于材料選用質量低劣而造成的后果也是相當嚴重的。
設計方面因設計技術人員的整體水平不高,加上沒有充分考慮到實際情況。因此,設計出的作品不盡合理,給建筑物造成潛在的隱患。比如,在樓地面的做法上,預制空心板上先抹找平層而后作面層,按這種設計施工的地面和天棚,絕大多數易產生裂紋。
工程造價過低房屋工程的質量問題和工程的造價有直接的關系,造價過低,會增加施工企業經營壓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質量無法保證。另外,房屋工程的投資價格應嚴格控制,應當符合使用要求,適當的節約而不是盲目的壓低造價,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壓低造價的影響,造成“低價低質”的局面,這也是產生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場監理不到位施工現場監理行為不到位是造成質量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個別監理單位為了尋求經濟效益超越資質承接監理業務,項目監理機構的人員資格、配備不符合要求,存在監理人員無證上崗的現象,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監理人員對材料、構配件、設備投人使用或安裝前未進行嚴格審查,沒有嚴格執行見證取樣制度。有的項目監理機構甚至未按規定程序組織檢驗批、分項、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就進入下道工序施工,許多質量隱患得不到及時解決。
防治措施.1制訂治理質量問題方案目前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治理起來還具有一定難度,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消除,應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進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點有目的來控制治理質量通病。當有些質量通病涉及多個方面因素時,還應制定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理方案。
消除設計欠周出現的質量問題對于設計欠周方面的問題。應通過改進設計方案來治理。當施工圖完成之后,應詳細地向施工人員作好技術交底工作,聽取他們的意見,修改設計中欠周之處。設計人員不僅要經常去現場參加實踐,積累設計經驗外,還應學習有關施工驗收規范及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提高施工企業的綜合素質,改進施工工藝,提高質量意識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素質,改進施工操作工藝,加強學習,建立有效的獎罰機制。
研究推廣新技術對治理難度大的質量問題,要組織科研力量研究攻關;對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術應制止推廣。
重點把關重點把好材料、制品及設備質量關,材料使用前嚴格遵守“先檢后用”的原則,做到:擇優選購、嚴格檢驗、慎重使用、加強管理。
適當提高質量問題的易發部分工程的造價從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的狀況出發,雖然在短期內大幅提高工程造價存在困難,但對一些由于造價較低而易出現工程質量問題的部位,應適當提高工程造價。
加強現場監理各監理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加強項目監理機構的質量管理,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配備監理人員,督促現場監理人員認真履行各自監理職責。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監理單位的監督管理,提升施工現場監理質量。
總之,參與建設各方責任主體嚴格依法依規自覺規范自身的質量行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監管,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全社會齊抓共管,才能確保工程質量穩步提升,最大限度抑制質量問題。為社會創造高品質的建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