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臨海市2009年度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要點

導讀:
關于印發《臨海市2009年度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要點
各施工、房地產開發、勘察、設計、監理企業:
為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提升城鄉建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加強我市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及臨海市建筑業現狀,特制定《臨海市2009年度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要點》,現予印發,請貫徹執行。
附件:臨海市2009年度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要點。
二○○九年二月三日
主題詞:城鄉建設 工程 質量 管理 通知
抄送:臺州市建設規劃局,臨海市府辦。
臨海市建設規劃局辦公室 2009年2月3日印發
臨海市2009年度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要點
一、工作目標
確保建筑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的安全,推進建筑節能工作,杜絕較大質量事故、減少一般質量事故的發生;全面實施住宅工程分戶驗收;減少工程使用功能缺陷,切實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總體水平。
二、管理要點
進一步規范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明確質量責任,提高政府監管力度。
1、規范建筑市場。為進一步規范我市建筑市場秩序,加大對工程建設各方行為主體的管理和建筑市場的準入、清出管理力度。
2、加強質量監督執法工作,進一步深化以巡查監督為主的監督檢查模式,將周巡查工作向深度和廣度延伸;以差異化管理,將監督重點轉向技術風險大、質量行為差、中標價格低、質保體系不健全的工程。
3、全面實施工程建設不良行為記錄、黑名單制度、建造師和項目總監計分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對各質量責任主體的監督管理。
4、實行施工現場關鍵崗位人員指紋考勤。工程造價在500萬元以上項目,實行工程建造師、技術負責人、施工員、質量員和安全員以及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員指紋考核。
5、妥善處理工程質量投訴。一是進一步完善工程質量投訴制度,規范質量投訴程序;二是強化建設單位是建設工程質量第一責任者的意識,承擔組織各責任方解決問題的責任;三是加強建設工程法律法規宣傳工作,積極引導廣大業主運用法律手段解決質量糾紛。四是結合外地的先進經驗,積極推行質量保險制度。
全面落實工程各方主體責任,推進長效質量管理機制,確保工程結構安全。
1、工程常規性檢查、巡查制度。堅持周巡查、月檢查、季度實行大檢查制度,根據不同的工程質量管理水平、不同時期的生產特點,突出重點,采取差異化管理方式。
2、實行建筑業企業及其從業人員記分管理制度,嚴格責任人員記分管理。
3、工程隱患事后復查制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工程質量隱患堅持事后復查,對要求整改而未整改的建筑工地的建造師和施工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實行工程質量與市場行為聯動管理。
4、深基坑工程及高大模板專項設計、施工方案專家論證制度。基坑開挖深度超過3m的支護設計方案,建設單位應組織不少于5人的專家組進行方案論證。基坑開挖深度超過5m或地下室三層以上,或深度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極其復雜的深基坑工程和水平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體系高度超過8m,或跨度超過18m,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m2,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撐系統,建筑施工企業應當組織專家進行施工方案論證。
5、在我市全面實行商品住宅竣工分戶驗收制度。依據臺建規[2007]167號文件精神及《臺州市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操作指南》要求,建設單位應對住宅工程分戶驗收工作負總責,其它參建各方主體也應各司其責。商品住宅工程質量未經分戶驗收,建設單位不得組織單位工程竣工驗收、不得交付使用,質量監督機構不得出具工程質量監督報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予竣工驗收備案。
6、進一步整頓中介市場,規范中介行為。
將整頓監理、設計、勘察、檢測、施工圖審查等中介機構市場、規范各方行為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重點解決中介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作業人員人證不符、無證上崗、未嚴格按國家規范、標準來操作等方面的問題,切實規范中介市場和中介機構的行為。
7、實行樁基檢測動態管理。根據臺建規[2007]320號文件要求,我市所有房屋建筑工程的樁基礎靜載荷檢測時,檢測單位要將現場檢測數據同步傳輸到建筑業管理網,以進一步規范樁基檢測市場。
突出重點環節,強化手段,保證工程質量和使用功能。
1、全面推行民用建筑節能。著重抓好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質量監督、施工許可和工程驗收備案等主要環節,確保節能標準和措施的落實。設計單位要嚴格按照建筑節能標準進行設計,設計文件必須有建筑節能設計專篇。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應按照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進行審查,在施工圖審查報告中必須有節能審查專篇,對不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施工圖,不得頒發施工圖審查合格書。設計變更不得降低建筑節能效果。當設計變更涉及建筑節能效果時,應經原施工圖設計審查機構審查,在實施前應辦理設計變更手續,并獲得監理或建設單位的確認。施工企業要嚴格按照GB50411-2007《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施工,用于建設工程的建筑節能材料,必須事前按臺建規[2008]229號文件要求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監理單位要制定符合建筑節能特點的監理實施細則,對不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工程監理完成后,監理企業應在工程質量評估報告中明確建筑節能標準的實施情況。
2、推進新型建筑工程材料應用的整體水平,同時根據建設部659號公告對建設事業“十一五”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術的要求,把質量低劣、破壞和污染環境以及在施工中存在安全隱患等落后技術與產品作淘汰或限制使用。特別是對外墻保溫系統要實行重點監控管理,編制外墻保溫工程施工技術方案,并需經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審批。同時,按審批后的施工技術方案在現場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藝制作樣板間或樣板構件,經有關各方確認后方可進行保溫工程施工。
3、規范工程質量見證取樣和試樣的標準化管理。為有效控制工程結構質量,提高取樣、檢測的科學性和公證性,各相關責任人員必需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行見證取樣和試樣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對于工程采用商品砼或施工現場無標準養護條件的標準試塊,必須統一送檢測單位標準養護室養護。
4、進一步加強施工現場混凝土和砂漿配合比的管理,工地現場施工配合比須由當地檢測機構提供。每周以巡查形式進行重點檢查,嚴禁使用鏟車無計量上料或無配合比使用外加劑等現象。
5、全面開展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建筑智能和節能檢測。
6、全面掌握施工質量現狀,及時總結,制定措施,加強工程質量通病防治。認真實施《臺州市住宅工程外墻滲水、門窗進水及樓面漏水防治細則》,對建筑工程外窗實行現場淋水檢查,以減少住宅工程滲漏水的通病。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將通病防治所發生的相關費用列入工程概預算。施工過程在加強對防水材料進行送樣檢測的同時,還對部分項目進行現場實體滲漏水檢測。
7、不斷實施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中心的建設和施工工法的研發,全面提升我市建筑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
充分發揮建筑業協會作用,加強隊伍素質建設。重點抓好建造師、九大工種、特種作業人員和農村工匠等培訓,組織開展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先進性較強的繼續教育,通過知識的更新、拓寬和加深,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熟練工人和中高級技工的教育和培訓,促進“建筑農民工”向現代產業工人轉變。
以協會為紐帶,通過技術交流和“靈江杯”優質工程評比,繼續通過招投標、市場準入、不良記錄等管理機制,鼓勵企業創優,特別在工程項目招投標中把質量指標作為評價企業信譽的主要指標。繼續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重視質量的良好氛圍,以點帶面促進我市工程質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