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培訓機構騙了貸款簽了合同怎么辦

導讀:
被培訓機構騙了貸款簽了合同怎么辦
被培訓公司騙簽貸款合同——“退款難”“培訓貸”
在線職業培訓的亂象遠不止“退款難”。個人信息泄露、“培訓貸”、課程質量差等都是學員投訴的熱點。“報考條件免費測,備考資料限時送!”以建造師、造價工程師、消防工程師等作為關鍵詞搜索后,出現的網站不少會以“測試報名資格”“接收考試提醒”等為由讓學員填寫姓名、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隨后便會有人主動聯系介紹課程。“頻繁發消息才能加速成單,消息都是群發的,一般我們的成單周期控制在3天以內。”一名在線培訓機構的售前人員說。有學員反映,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到泄露,“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了有關職業資格證培訓的廣告,點進去看了一下,之后就收到培訓機構的電話”。
此外,動輒上萬元的培訓報名費用使一些學員陷入“培訓貸”的困擾,有時面臨“一邊向機構申請退款,一邊繼續向第三方機構償還貸款”的窘境。根據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然而,一些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往往罔顧學員身份,推銷分期付款,甚至教在校大學生如何偽裝身份通過審批。
“交了錢才發現承諾的直播課程都是錄播,還要升級成VIP班才能包過”。還有一些學員表示,課程質量與預期不符,升級后課程質量仍不盡如人意。直接報警,涉嫌詐騙一切由司法機關去處理,或者拿起法律武器,通過事實證明到法院去起訴培訓機構的違法行為,從而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培訓機構的貸款可以撤銷嗎
1、被培訓機構欺騙,如果第三方貸款機構對此不知情的,不能撤銷與第三方貸款機構之間的貸款合同;如果第三方知情的,可以主張撤銷;
2、如果撤銷了與第三方之間的貸款合同,可以要求終止貸款協議;
3、培訓機構如果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了財物,涉嫌詐騙;可以撤銷。
被培訓機構騙錢可報警嗎
可以報警。必須提供能夠證明培訓機構存在欺詐、脅迫和重大誤解的證據。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工商部門投訴或訴訟。如果培訓機構沒有履行培訓義務,培訓機構可能涉嫌合同欺詐,受訓人員可以向公安部門舉報,當然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和工商部門投訴。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條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通知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
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直接以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者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
被培訓機構騙了貸款簽了合同,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維權:
1、向當地派出所報案,提供相關的證明,說明緣由經過,有助破案。
2、向有關部門反應情況,這都是工商監管局監管力度不夠,失職的表現。
3、通過當地電視媒體進行曝光報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4、直接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起訴這家培訓機構的違法行為,從而來維護自身權益。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