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衛生室屬于什么單位性質,村衛生室改革

導讀:
而無論是建議將村衛生改為事業單位,參照民辦教師轉正方式解決村醫待遇編制,其建議的核心簡言之就是,讓鄉村醫生真正吃上&ldquo,這也意味著,符合相應條件的鄉村醫生,只要通過政府組織的招考,就可以納入事業編制管理,吃上&ldquo,然而對于鄉村醫生而言,&ldquo,全國人大代表 馮毅但是現階段,鄉村醫生擔負著村級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等重要任務,是我國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ldquo,鄉村醫生憑什么不能有&ldquo。
將村衛生室改為事業單位實行一體化管理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馮毅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報道時,表示今年他在鄉村振興調研中發現,很多農村缺乏鄉村醫生,原有的醫生大多數已經轉行或者退休,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陷入困境,不便于部分農民就近就醫。
全國人大代表 馮毅
但是現階段,鄉村醫生擔負著村級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等重要任務,是我國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網底”,也是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約6億農村人口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因此,他提出建議:
1、將村衛生室改為事業單位
把村衛生室的性質改為事業單位。強化村衛生室的主導地位和公益性,引導村衛生室離開與私人診所在醫療市場中的競爭軌道,改變逐利行為。同時,重組農村衛生服務“網底”。可以將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實行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建設與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四位一體,共同推進。
2、參照民辦教師轉正的方式,解決村醫編制
在強化農村基層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和醫護人員隊伍建設上,馮毅建議,參照民辦教師轉正的方式,分步解決歷史遺留的鄉村醫護人員待遇編制問題。運用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特別是農村生源地的畢業生回村補充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而無論是建議將村衛生改為事業單位,參照民辦教師轉正方式解決村醫待遇編制,其建議的核心簡言之就是,讓鄉村醫生真正吃上“國家飯”!
鄉村醫生吃上“國家飯”早有先例!
讓鄉村醫生,端上“國家糧”實際上早有先例。
2019年9月,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公開省內醫改方案,其中南京市溧水區提出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新政策。
在區政府印發的《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
合理配置鄉村醫生,原則上按照服務人口1%—1.2%比例,每個村衛生室3—5人核定鄉村醫生的總額,逐步轉變鄉村醫生身份,可在核定編制內通過公開招聘方式擇優聘用在村衛生室工作滿一定年限的、取得鄉村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的人員納入事業編制管理。按規定為鄉村醫生繳存“五險一金”,單位繳納部分由區財政給予補助。
《意見》公開的村醫“轉正”方式,并沒有限定是“大學生村醫”和“新村醫”。這也意味著,符合相應條件的鄉村醫生,只要通過政府組織的招考,就可以納入事業編制管理,吃上“國家飯”了。
勤勤懇懇為國家辦事憑什么不能收國家糧?
對于普通醫生而言,“編制”僅是個鐵飯碗。然而對于鄉村醫生而言,“編制”意味著身份、地位、收入保障,以及夢寐以求的養老。
曾有位村醫談及編制:
村醫是沒有編制的“農民工”,按工作量拿“補助”,飽一餐餓一餐,老了也只能按照農民的標準拿“養老金”(只有編制內醫生的百分之一)。可村醫的工作更苦、更累,憑什么不能有正式編制內的“身份”以及相應待遇?
鄉村醫生憑什么不能有“編制”?
論工作,據政協委員楊艷調查,目前鄉村醫生需要開展15個項目的服務,填寫37種臺賬、47個記錄表、27種報表,需熟悉5個信息錄入系統。24小時隨時待診,365天全年無休。
鄉村醫生憑什么不能有“編制”?
論本事,多少鄉村醫生身懷絕技,經驗良方,是鄉里鄉外遠近聞名的老中醫,就連現在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也曾做過赤腳醫生!
論起考證,多少鄉村醫生手握執業助理醫師證、執業醫師證、健康管理師證、中醫專長證……他們從未停止過考證的步伐,也從未停止過對醫術的精進。
那么那些有本事有能力,深扎于偏遠山區,無私奉獻的鄉村醫生憑什么不能有編制呢?
顯然不合理。
全國人大代表馮毅的建議,說出全體鄉村醫生的心聲,在此小編代表掙扎在農村一線醫療隊伍中的鄉村醫生,向您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