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導讀:
所謂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形式。醫(yī)療費必須是受害人因消費事故造成身體傷害、疾病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那么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1、侵犯消費者健康權的,即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那么經營者承擔的責任就是:支付醫(y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侵犯消費者生命權的,即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那么經營者要承擔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4、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條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1、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2、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3、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4、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
(一)概述
消法第七章規(guī)定了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及與此有關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并原則規(guī)定了經營者不服行政處罰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程序。所謂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形式。這里將重點闡釋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民事責任。
(二)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賠償
消法對經營者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責任作了具體規(guī)定除了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以外這些責任形式主要有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guī)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了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損失。所謂其他重大損失實際上是其他間接損失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例如因空調漏電引起火災燒毀了房屋和家具空調制造商就應給受害者再造一幢原樣的房子、一套原樣的家具。如果無法恢復原狀也可以按照現行價格將房子和家具折為現金賠償。如果被燒毀的房子是間飯館空調制造商還須賠償飯館停業(yè)的經濟損失。
(三)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賠償
根據消法第四十一條、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支付下列費用,
1、醫(yī)療費這包括治療費、檢查費、醫(yī)藥費、手術費、住院費等。醫(yī)療費必須是受害人因消費事故造成身體傷害、疾病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
2、治療期間的護理費這是指受害人受害的程度比較嚴重需要專人護理所支付的費用。什么情況下需要專人護理應由醫(yī)院決定。
3、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這是指因傷不能正常工作而得不到收入誤工日期應按其實際傷害程度、恢復情況并參照醫(yī)院開具的休假證明等認定。其賠償標準可依照受害人工資標準或實際收入的數額計算。
4、其他費用這包括去醫(yī)院所支付的交通費、根據傷情而必須支付的營養(yǎng)費等。營養(yǎng)費應根據醫(yī)生的診斷而定對于不需要特殊營養(yǎng)的所支付的營養(yǎng)費不列入賠償范圍。
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法律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承擔民事責任,(一)商品存在缺陷的(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標準的(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九)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第四十一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y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的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第四十四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履行。
第四十五條對國家規(guī)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
第四十六條經營者以郵購方式提供商品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貨款并應當承擔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四十七條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并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四十八條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第五十條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guī)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guī)定的仿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未作規(guī)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jié)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停業(yè)整頓、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了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
(七)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八)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一條經營者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二條以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或者包庇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