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導讀:
在司法實踐中,職務犯罪的案例非常多,大多都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來為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化,這種犯罪行為是非常多的,兩者的區別:職務犯罪比職務違法后果更加嚴重。接下來,由大律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下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的區別是什么的相關法律內容。
一、職務犯罪的概念
職務犯罪,指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工作人員利用已有職權,貪污、賄賂、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破壞國家對公務活動的規章規范,依照刑法應當予以刑事處罰的犯罪。
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違法,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或公民,因違反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違法和犯罪有嚴格的區別。違法不一般不是犯罪,只有違反刑法且情節嚴重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
二、職務違法的概念
職務違法,指利用事業單位的工作職員利用現有職務便利的職權違法亂紀。
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規定,危害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亦稱“非法行為”。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違法行為中只有違反刑事法規,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才是犯罪。對一切違法行為,都要按其性質和程度依法處理,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
職務行為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根據國家法律的規定行使職權的行為。一般認為,職務行為合法生效并成立正當行為的要件有四個:
l、職務行為的主體必須合法;
2、職務行為主體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符合一定的權限規則;
3、職務行為必須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據,在程序上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且其行為不能造成違法性的結果;
4、職務行為的手段必須適當。
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一般違法與犯罪在區別:違法是指一切違反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行為,其外延極為廣泛。
犯罪則必須符合我國《刑法》關于犯罪的規定,必須具備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我們知道,那么二者的區別到底在哪里?針對這個問題,以下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最新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的區別是什么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