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未簽定時間怎么認定效力

導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合同訂立后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那么民法典合同未簽定時間怎么認定效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民法典合同未簽定時間怎么認定效力
民法典規定合同沒有簽訂日期合同當事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強制性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七十條合同主要條款與示范文本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范文本訂立合同。
第五百一十條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補救措施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二、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1、全面履行的原則。合同訂立后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包括履行義務的主體、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以及履行期限、地點、方式等。
2、誠實信用的原則。當事人履行合同要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要守信用、講實話、辦實事要有善意。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中要相互配合協作以利合同更好地履行。當事人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義務。這就要求當事人要根據不同合同的不同情況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有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條件和說明有的需要協作有的需要及時通知對方以便做好準備有的需要保密等。
3、公平合理的原則。在訂立合同時由于當事人的疏忽有的問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應以公平合理的原則采取補救措施、由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簽訂補充條款加以解決若當事人協商不成就應按照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