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抵押債券是什么?

導讀:
很顯然,在CMO結構中若資產池中有任何資產發生違約,則級別最低的債券將先承擔損失,隨著資產池中損失的增加,其它等級的債券也可能受到波及。所有投資于同一級別CMO債券的投資人,平均分擔該級債券的損失。在合成型CMO中,投資人的款項并不直接用于向發起人購買證券化資產,SPV只是名義上擁有證券化資產,資產實際上仍屬于發起人。在SPV持有證券發行款項的情況下,當證券化資產發生信用損失時,SPV應向第三方支付證券化資產的信用損失金額,SPV應在證券化交易終止時會將其持有的剩余款項歸還投資人。那么擔保抵押債券是什么?。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很顯然,在CMO結構中若資產池中有任何資產發生違約,則級別最低的債券將先承擔損失,隨著資產池中損失的增加,其它等級的債券也可能受到波及。所有投資于同一級別CMO債券的投資人,平均分擔該級債券的損失。在合成型CMO中,投資人的款項并不直接用于向發起人購買證券化資產,SPV只是名義上擁有證券化資產,資產實際上仍屬于發起人。在SPV持有證券發行款項的情況下,當證券化資產發生信用損失時,SPV應向第三方支付證券化資產的信用損失金額,SPV應在證券化交易終止時會將其持有的剩余款項歸還投資人。關于擔保抵押債券是什么?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為您推薦】武陵區律師 平武縣律師 延吉市律師 鄞州區律師 順平縣律師 蘭山區律師 茶陵縣律師
一、抵押擔保債券(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簡稱CMO)
一個典型的CMO一般地包含有數個“正規級”債券和一個“剩余級”債券,其中,“正規級”債券的最后一級又稱為“Z級”債券。除“Z級”債券以外的每級“正規級”債券于發行后都同時計付利息,但本金卻是按級別優劣依次償付;而“Z級”債券利息只計不付,累計復利,只有在前幾級“正規級”債券償付完畢后,“Z級”債券才開始清償本息;因此,“Z級”債券又被稱為應計利息檔債券,實質上是一種附有本息禁償期的債券。在所有“正規級”債券都得到本息償付后,剩余的支持資產的收入將全部支付給“剩余級”債券所有人。
二、抵押擔保債券交易結構
CMO交易結構在轉付證券交易結構的基礎上對資產池的風險和期限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劃分,支持資產固有風險被分割重組為不同性質和不同級別的“衍生風險”并相應分散給那些能夠理解也愿意吸收這些風險以期望獲得相應風險補償的市場參與者,交易產品更好地滿足了不同風險和流動性偏好投資者的需求,吸引更多投資者,增強了資產支持證券的競爭力,提高了融資效率。
實踐中,“剩余級”債券一般不對外發行而由發起人持有,一方面可以減少發行費用,另一方面也對“正規級”債券起到了超額抵押和信用增級作用,這也是發起人為證券化融資所必須承擔的風險,但同時發起人也可籍此獲得未來可能的額外收益。很顯然,在CMO結構中若資產池中有任何資產發生違約,則級別最低的債券將先承擔損失,隨著資產池中損失的增加,其它等級的債券也可能受到波及。因此,在CMO的各檔級證券中,檔級越優先的,期限越短,風險越小,但收益也越小;檔級越次的,期限越長,風險越大,但收益也越大。所有投資于同一級別CMO債券的投資人,平均分擔該級債券的損失。交易期間,由于不同等級CMO債券的還本付息期限不同,受托管理人收付款專戶之間的現金流量必將出現不對稱的現象。
一般來講,前期現金流入大于現金支出,而后期則相反。受托管理人有義務對收款專戶中的剩余現金進行適當的再投資,以保證后期對投資者還本付息。CMO初問世時是以高收益的公司債及貸款做為資產池擔保品,隨著市場對CMO的結構與風險的日漸熟悉,現在的CMO擔保品也逐步納入多種類型資產(如新興市場債券、小型企業貸款、項目融資貸款、房貸、消費性應收貸款甚或其它CMO債券);CMO的交易結構亦從最基本的現金流量型擴大至市值型、合成型以及混合型。
現金流量型CMO
合成型CMO
合成型CMO系在沒有實質移轉資產的情形下,利用信用衍生商品實現與現金流量型CMO同樣具有轉移信用風險功能的結構化工具。在合成型CMO中,投資人的款項并不直接用于向發起人購買證券化資產,SPV只是名義上擁有證券化資產,資產實際上仍屬于發起人。SPV將就證券化資產與第三方簽定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reditdefault swap),由第三方向SPV購買證券化資產的信用保險,第三方定期向SPV繳交的資產信用保費,SPV將承擔證券化資產的信用風險。證券發行款項可由SPV或第三方持有,SPV持有的投資人款項應按交易規定投資于低風險的合格金融工具如公債等。證券本息償付來源于資產信用保費和證券發行款項的投資收入。在SPV持有證券發行款項的情況下,當證券化資產發生信用損失時,SPV應向第三方支付證券化資產的信用損失金額,SPV應在證券化交易終止時會將其持有的剩余款項歸還投資人。若證券發行款項由第三方持有,則在證券化資產發生違約時SPV會與第三方協調并針對損失進行估價確認,由第三方在交易結束時將扣除證券化資產的信用損失后的剩余款項支付給證券投資人。合成型CMO除了可進行債務工具的風險交易外,也可用于“捆綁(bundle)”企業或其它類型的信用風險。合成型CMO可有不同交易結構,其基礎資產既可以是實質資產也可以是衍生商品。
市值型(Market Value)CMO
市值型CMO與現金流量型CMO類似,投資人購買證券的投資金額被用于購買證券化資產。但SPV并不是根據證券化資產面值而是根據每類資產的放貸比例(advancerate)發行證券。由于每一類資產的放貸比例一般取決于其歷史價格或報酬率波動性,相互之間并不相同,因此,證券化資產池將定期按市價進行評估。若資產池的價值過低以至于背離其放貸比例時,則資產擔保品將被出售以使資產的放貸比例回復至應有的水平,擔保品出售所得現金款項將償付給投資人。市值型CMO證券化資產可以為傳統公司債及貸款,也可以是其它金融工具如私人企業股票或避險基金股份等。
混合型(Hybrid)CMO
混合型CMO得名于其資產池構成的“混合性”,該類CMO的證券化資產既有從發起人處購買的資產,也有通過信用違約交換合約指定的資產,由此決定了混合型CMO兼有上述各類型CMO特點。CMO的交易結構根據資產池資產在交易期間是否可以變動還可分為:靜態型(即資產池內的資產在交易期間維持不變)、部分管理型(即服務商在管理資產池過程中可以出售任何被視為有違約風險的資產)、積極管理型(即服務商可以自行決定買賣證券化資產,以對資產池實行積極的信用風險管理并使持有權益級CMO的投資人獲利最大化)等種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擔保抵押債券是債券的一種,它是一種分級別的債券,最后一級是Z級,根據風險與收入成正比的原則,Z級是最后才將本金取回的一級,同時收益也相對大,可以將剩下的都分了,當然也有可能血本無歸,本金相對風險較大。我們在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時,記得也要關注風險這塊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