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約定的借貸利息具有法律效力嗎?

導讀:
事實上,法律規定民間借款雙方可在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范圍內約定利息。依據《合同法》第197條第1款規定:借款合同采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2、口頭約定利息具有法律效力。一方面,依據《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另一方面,《合同法》第197條第1款并非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應視作帶有指引性質的管理性規定,即在民間借貸合同中,如借貸雙方對于利息有口頭約定的,法律也認可其合法性。3、口頭約定利息證明有以下方式。那么口頭約定的借貸利息具有法律效力嗎?。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事實上,法律規定民間借款雙方可在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范圍內約定利息。依據《合同法》第197條第1款規定:借款合同采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2、口頭約定利息具有法律效力。一方面,依據《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另一方面,《合同法》第197條第1款并非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應視作帶有指引性質的管理性規定,即在民間借貸合同中,如借貸雙方對于利息有口頭約定的,法律也認可其合法性。3、口頭約定利息證明有以下方式。關于口頭約定的借貸利息具有法律效力嗎?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實踐中有不少債主誤解民間借款不能收取利息,所以利息只在口頭約定,而沒有寫進借條中。事實上,法律規定民間借款雙方可在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范圍內約定利息。法律依據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不予保護。
口頭約定的借貸利息具有法律效力嗎?
自然人借貸中,如果口頭約定利息并有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的,法院可以支持!
1、利息可以口頭約定。依據《合同法》第197條第1款規定:借款合同采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即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非金融機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的民間借貸,原則上要求以書面形式訂立,作為借款合同重要內容的利息應該有書面記載。
但對于自然人之間的私人借款,既可以采用書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頭形式,當事人可以根據合同是否有償等具體情況選擇訂立合同的形式,亦即就利息而言,可以由出借人與借款人以書面形式之外的其他形式(包括口頭方式)加以約定。
2、口頭約定利息具有法律效力。一方面,依據《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換言之,合同形式不是主要的,重要的在于當事人之間是否真正存在一個合同。如果合同已經得到履行,即使沒有以規定或約定的書面形式訂立,合同也應當是成立的。如果合同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也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合同法》第197條第1款并非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應視作帶有指引性質的管理性規定,即在民間借貸合同中,如借貸雙方對于利息有口頭約定的,法律也認可其合法性。
3、口頭約定利息證明有以下方式。在無書面文字的情況下,關鍵在于提出主張的一方能否提出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如果主張有利息約定的一方能夠提供證據,則應當認為雙方是有利息約定的。
司法實踐中,證明口頭約定利息存在可以看借貸雙方銀行交易的流水記錄,被告向原告銀行賬戶轉款的行為極具規律性,從轉款數額上來看,每期還款數額折合月利率均為3%。原告提交之證據所反映之客觀事實與原告之主張基本吻合,亦即原告提出的證據已經證明原告主張的口頭約定利息具有高度蓋然性,故本院推定原、被告間就本案借款存在口頭約定利息之事實,對原告主張的月息3%之約定,予以采信。
還可以通過借貸雙方關于利息的談話錄音證明利息存在,如在催要被告償還借款時,對方承認或者答應償還利息的事實。如果借款時有見證人在場,也可以通過證人作證證明口頭約定利息的事實。
通過了解我們知道口頭約定利息還是要有其他證據作為依據,如人證有其他見證人,物證有錄音。這樣就比較麻煩,所以,這些最好還是寫清在借款合同里為好。希望以上知識可以幫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