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一方以個人財產購買的住房,離婚后怎么判

導讀:
現在王女士起訴要求劉某同意離婚但雙方對位于順義某鎮某小區的房屋歸屬發生爭議。二分析意見(一)對于該房屋的歸屬有以下幾種意見1房屋登記在王女士名下根據物權的公示原則該房屋應屬于王女士的個人財產對于房屋可以視為劉某對王女士的贈與。3因為房屋是在婚后購買的且未登記在劉某名下而是登記在王女士名下二人財產已經發生混同該房屋應屬于王女士應得房款的一半。首先以劉某的當時的意思表示來看房屋是為了雙方共住生活而購買而非單獨購買并贈與王女士。最后若認定該房屋是王女士的個人財產后將產生劉某沒有居所的情況而王女士尚有另外一套住房。那么婚后一方以個人財產購買的住房,離婚后怎么判。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現在王女士起訴要求劉某同意離婚但雙方對位于順義某鎮某小區的房屋歸屬發生爭議。二分析意見(一)對于該房屋的歸屬有以下幾種意見1房屋登記在王女士名下根據物權的公示原則該房屋應屬于王女士的個人財產對于房屋可以視為劉某對王女士的贈與。3因為房屋是在婚后購買的且未登記在劉某名下而是登記在王女士名下二人財產已經發生混同該房屋應屬于王女士應得房款的一半。首先以劉某的當時的意思表示來看房屋是為了雙方共住生活而購買而非單獨購買并贈與王女士。最后若認定該房屋是王女士的個人財產后將產生劉某沒有居所的情況而王女士尚有另外一套住房。關于婚后一方以個人財產購買的住房,離婚后怎么判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案情介紹
原告王女士與被告劉某均是再婚二人于2003年冬季經人介紹相識2004年11月29日雙方登記?;楹髣⒛硨⒆约何挥陧樍x某小區的一套住房賣掉得33萬元房款劉某于2005年冬用此房款購買了位于順義某鎮某小區的房屋一套(購房及裝修共計花費30萬元)王女士參與購房和裝修的全過程該房屋現登記在王女士名下?,F在王女士起訴要求劉某同意離婚但雙方對位于順義某鎮某小區的房屋歸屬發生爭議。雙方共述該房屋現價約值80萬元。
二分析意見
(一)對于該房屋的歸屬有以下幾種意見
1房屋登記在王女士名下根據物權的公示原則該房屋應屬于王女士的個人財產對于房屋可以視為劉某對王女士的贈與。
2房屋是用劉某折款(即賣掉順義某小區的住房房款)所購買可以視為劉某個人財產的轉化形式故現在的房屋仍應屬于劉某的個人財產。
3因為房屋是在婚后購買的且未登記在劉某名下而是登記在王女士名下二人財產已經發生混同該房屋應屬于王女士應得房款的一半。
4與第二種意見的理由相同認為該房屋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對于王女士可以分得的份額有不同意見。王女士無權獲得該房款現價的一半而是獲得該房產的增值部分的一半即80萬元減去購房裝修費用30萬后的一半。
(二)相關法律規定
的法律規定主要見于婚姻法的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關于夫妻共同財產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p>
對于夫妻一方的財產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p>
(三)意見評析
1該房屋是否屬于王女士個人財產
對于第一種意見中重點應探討房屋能否視為劉某對王女士的贈與問題。
首先以劉某的當時的意思表示來看房屋是為了雙方共住生活而購買而非單獨購買并贈與王女士。
其次應考慮劉某的經濟狀況劉某是某單位的職工已經辦理內部退休的手續暫時每月工資收入560元(雙方共述劉某退休后退休金約1000元)并無其他經濟來源劉某沒有一次性贈與30萬或一套房屋的經濟實力。
最后若認定該房屋是王女士的個人財產后將產生劉某沒有居所的情況而王女士尚有另外一套住房。綜上所述不宜認定該房屋屬于王女士個人所有。
2該房屋是否屬于劉某的個人財產
對于第二種意見。一方面的理由認為該房屋屬于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一方的婚前財產即使該財產形式有所轉化仍不改變其婚前財產的性質。若該房屋登記為劉某的名字該財產的個人財產性質則不容置疑但因該財產登記為王女士的名字其財產性質則有待繼續探討。
從另一方面的理由認為對于物權有實際的所有權人還有名義上的所有權人之分王女士是該財產的名義上的所有權人但因該財產實際出資人是劉某故該房屋的實際所有權人應屬于劉某。但探討實際的所有權人還有名義上的所有權人的糾紛基礎在于所有權人只有一個或者實際所有權人或者是名義上的所有權人。對于該案而言答案并非非此即彼也可能存在二人夫妻共同所有的情形。
3該房屋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第三種意見認為該房屋應屬于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明確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于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比粢罁痉ń忉尩囊幎ㄍ瞥龅慕Y論更應當是第四種意見的觀點即該房屋的增值部分才屬于一方個人財產取得的收益而并非該房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同時還應注意到的是該房屋的增值并不符合投資的標準該房屋屬于雙方的共同生活的自用住房而并非雙方或一方投資用的住房。
第四種意見則認為該房屋應比照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生產經營的收益。但購買該房屋的用途并非生產和經營。
(四)案件處理結果及反思
該案中當事人之間存在爭議但同時也有一些共同點即雙方均應認可劉某應補償王女士一定數額的財產折款。但雙方對該財產的折款數額分析較大王女士認為應補償其30萬元劉某僅同意補償2萬元??紤]到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雙方的收入居住情況以及離婚后雙方的生活水平等各因素在法庭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協議一年內由劉某給付王女士財產折款五萬元給付該五萬元折款十日內王女士協助劉某辦理過戶手續。
以上結果是雙方自愿的基層上達成的結果更多的是公民個人意見在私法上的體現。而房產糾紛又是諸多離婚案件中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結合各案具體案情分析房產的歸屬問題。
若出資方購買房屋后房產登記為另外一方的名字綜合其登記的意思財產情況可以推定為贈與的可以認定該房屋是登記方的個人財產。
若出資方購買房屋后登記為本人的名字且另外一方為參與出資裝修的應認定為出資方的個人財產。
在其他情況下若無法查明的可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出資方在分割時應分得主要的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