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逃逸死亡的定性問題如何看待

導讀:
評析就被告人行為的定性問題產生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被告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理由是被告人交通肇事行為發生以后即已造成被害人脾臟破裂構成重傷為逃避法律責任及醫療費用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遺棄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治加重了被害人的傷勢構成8級傷殘應對被告人的行為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綜上被告人的行為更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特征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那么交通逃逸死亡的定性問題如何看待。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評析就被告人行為的定性問題產生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被告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理由是被告人交通肇事行為發生以后即已造成被害人脾臟破裂構成重傷為逃避法律責任及醫療費用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遺棄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治加重了被害人的傷勢構成8級傷殘應對被告人的行為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綜上被告人的行為更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特征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關于交通逃逸死亡的定性問題如何看待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去年3月5日下午4時許被告人吳某無證駕駛面包車途經某鎮時與被害人陳某發生碰撞致被害人當場跌倒在地。事故發生后被告人下車與其妻子將被害人抬上汽車見被害人在呻吟只有頭部流血認為傷勢不嚴重準備帶被害人到醫院去治療但在路上由于被害人傷勢過重沒有了呻吟吳某以為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遂將被害人丟棄在路邊后被人發現報警被害人被送到醫院治療。被害人因脾臟破裂傷勢構成重傷傷殘等級評定為8級。同年3月10日被告人吳某迫于各方壓力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評析
就被告人行為的定性問題產生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被告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理由是被告人在發生交通事故以后因被害人傷勢過重為逃避法律責任及醫療費用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在沒有確認被害人已死亡的情況下將被害人遺棄。被告人明知如果不及時救治會帶來死亡結果的發生而放任這個結果的發生是間接故意其行為應以故意殺人未遂定罪處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被告人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理由是被告人交通肇事行為發生以后即已造成被害人脾臟破裂構成重傷為逃避法律責任及醫療費用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遺棄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治加重了被害人的傷勢構成8級傷殘應對被告人的行為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第三種觀點認為被告人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理由是被告人吳某未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未按規定進行檢驗的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負事故全部責任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在把被害人送往醫院途中,被告人為逃避法律責任實施遺棄和逃匿行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特征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筆者同意第三種觀點。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依照刑法第232條、第234條第2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由此可見行為人發生交通事故時的主觀過錯是過失發生事故以后因行為人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時救助而造成被害人死亡或嚴重殘疾。主觀上行為人是間接故意客觀上應以結果對行為人進行定性是結果犯不是行為犯。本案被害人因交通肇事受重傷雖被被告人遺棄但被路人報警得到救助只是造成重傷。因此不能對被告人的行為定故意殺人罪未遂。
被害人陳某脾臟破裂但根據現有證據無法證明陳某的重傷是當時汽車撞傷還是在帶離現場遺棄時造成或遺棄后造成不能確定受傷的具體時間。從有利于被告人的處罰原則應推定為當時汽車撞傷。根據解釋規定對行為人以故意傷害罪定罪必須對被害人已造成嚴重殘疾。而被告人將受傷后的被害人帶離現場后遺棄在公路邊后由于路人報警得到救助根據解釋規定不符合故意傷害罪的犯罪特征。
綜上被告人的行為更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特征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