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金與賠償損失同時主張

導讀:
違約金與約定損害賠償金:違約金應該視為對損害賠償金額的預先確定,因而違約金與約定損害賠償金是不可并存的。違約金與法定損害賠償金:這涉及到違約責任的適用是否以實際損害為要件以及國家對違約金的干預問題。對違約金和法定損害賠償金的使用關系:不并用;適用違約金條款;根據(jù)實際損害的大小應當事人的請求對違約金進行調(diào)整。與損害賠償金相比,違約金的支付不應以實際的損失發(fā)生為條件。違約賠償金是一方違約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賠償額,該損失為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不包括合同履行后的可得利益。那么違約金與賠償損失同時主張。大律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違約金與約定損害賠償金:違約金應該視為對損害賠償金額的預先確定,因而違約金與約定損害賠償金是不可并存的。違約金與法定損害賠償金:這涉及到違約責任的適用是否以實際損害為要件以及國家對違約金的干預問題。對違約金和法定損害賠償金的使用關系:不并用;適用違約金條款;根據(jù)實際損害的大小應當事人的請求對違約金進行調(diào)整。與損害賠償金相比,違約金的支付不應以實際的損失發(fā)生為條件。違約賠償金是一方違約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賠償額,該損失為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不包括合同履行后的可得利益。關于違約金與賠償損失同時主張的法律問題,大律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違約金作為一種違約的補救方式,具有損害賠償所不具有的特點,由于違約金數(shù)額可由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約定,這樣當事人對違約后承擔責任的范圍可以預先確定,一旦發(fā)生違約則不必具體計算損害范圍,受害人就可以要求支付違約金。所以違約金與賠償損失相比一個重要特點在于,違約金的支付避免了損害賠償方式適用中常常遇到的計算損失的范圍和舉證的困難,從而節(jié)省了計算上的花費,甚至可避免曠時費神的訴訟程序。賠償損失與支付違約金,二者都是合同責任的主要形式。賠償損失主要是一種補償性的責任形式。而違約金則具有補償和懲罰雙重屬性。所以,賠償損失通常要與實際損害相符,而違約金數(shù)額與實際損失之間并無必要聯(lián)系,即使在沒有損害的情況下也應支付違約金,
如果支付違約金不足以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債務人還要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以彌補遭到損失的不足部分,即違約金與賠償損失并用。
違約金與約定損害賠償金:違約金應該視為對損害賠償金額的預先確定,因而違約金與約定損害賠償金是不可并存的。
違約金與法定損害賠償金:這涉及到違約責任的適用是否以實際損害為要件以及國家對違約金的干預問題。違約金的適用不以實際損害的發(fā)生為前提,不管是否發(fā)生了損害,違約方都要支付違約金。但是另一方面,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可能與違約后實際發(fā)生的損失不一致而致當事人利益失衡,故法律對違約金的干預顯得十分必要。《民法典》規(guī)定:違約金違約金高于損失的,可請求適當減少。從這個規(guī)定看出,雖然違約金不以實際損害發(fā)生為要件,單最終違約金數(shù)額的確定無疑與實際損失關系密切,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對違約金金額的調(diào)整是以實際損失額為參照標準的。
對違約金和法定損害賠償金的使用關系:不并用;適用違約金條款;根據(jù)實際損害的大小應當事人的請求對違約金進行調(diào)整。
違約金是由當事人通過協(xié)商預先確定,在違約后生效的獨立于履行行為之外的違約方向?qū)Ψ街Ц兜囊欢〝?shù)額的金錢。當事人的約定是違約金產(chǎn)生的首要條件。與損害賠償金相比,違約金的支付不應以實際的損失發(fā)生為條件。
作為常見的違約責任方式,違約金和賠償金具有不可分的聯(lián)系。凡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的,一方違約時,另一方有權要求其支付違約金。當實際損失大于違約金數(shù)額時,另一方還有權要求違約方支付賠償金補足其差額,違約金與賠償金之和應等于守約方所受到的損失。它們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都是違反合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承擔違約金和賠償金的主觀要件都是違約方有過錯,客觀要件都是違約方有違約事實。
(二)違約金與損害賠償金的區(qū)別
1、定義不同
違約金是由當事人約定的或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償付給對方的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分為約定違金和法定違約金。如果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對違約金的數(shù)額和支付條件有了約定,那么該違約金為約定違約金。法定違約金是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數(shù)額和支付條件的違約金。違約賠償金是一方違約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賠償額,該損失為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不包括合同履行后的可得利益。但在民事法律中賠償金包括直接經(jīng)濟損失和間接經(jīng)濟損失。
2、成立要件不同
首先,違約金和違約賠償金的成立都必須有違約行為的存在,但如果當事人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僅就某些具體的特定違約行為約定了違約金的,則以合同中約定的違約行為的存在作為支付違約金的條件,但違約賠償金不論對什么樣的違約行為都適用。其次,約定違約金的適用須有當事人對支付違約金的數(shù)額和條件的約定,否則,相對人不得要求違約方支付違約金。但是,違約賠償金則不須有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只要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給另一方造成了實際損失,就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賠償金。
3、性質(zhì)不同
二者都具有賠償性,但違約金還有懲罰性的特征。對此,勞動法律法規(guī)體現(xiàn)的不很明顯,但民事法律卻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qū)Ψ街Ц兑欢〝?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chǎn)生的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違約金的支付要與違約所造成的損失相一致,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或低于違約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或增加,可見,違約金具有賠償性。但是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高于但并非過分高于違約造成的損失的,則當事人不得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減少,此時的違約金體現(xiàn)了一定的懲罰性。而且在就遲延履行約定了違約金的情況下,違約方支付違約金之后,還應當繼續(xù)履行債務,此時的違約金也體現(xiàn)了一定的懲罰性。違約賠償金是對相對人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所遭受損失的補償,僅具有賠償性,違約賠償金的范圍以違約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為限,以完全賠償為原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違約金與賠償金的并用,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約定是否給另一方造成損失,只要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條款,違約方就必須付給另一方違約金。另外,以違約金方式承擔責任后,如果違約方給另一方造成實際損失超過違約金的,則還應給付賠償金,以補償違約金之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