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可得利益的損失

導讀:
在此,法律并未排除在合同解除的情況下應當賠償可得利益損失。如果不保護合同解除權人的可得利益賠償請求權,有可能造成權利人坐等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損害效率;還可能使違約方因此獲利,事實上造成鼓勵違約的不良后果。那么合同可得利益的損失。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在此,法律并未排除在合同解除的情況下應當賠償可得利益損失。如果不保護合同解除權人的可得利益賠償請求權,有可能造成權利人坐等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損害效率;還可能使違約方因此獲利,事實上造成鼓勵違約的不良后果。關于合同可得利益的損失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合同可得利益的損失
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另一方當事人依法行使法定解除權,在要求解除合同的同時,能否要求相對方賠償可得利益損失?有意見認為不可以,筆者認為可以,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相對方完全履行合同,守約的當事人就不會因此而解除合同,合同履行后,守約方就會獲得可得利益。解除合同的責任在相對方,相對方應當承擔這部分損失的賠償責任。
第二,如果守約方不解除合同,可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可得利益損失,而如果守約方解除合同,就不能要求賠償可得利益,這顯然不合理。因此,應否賠償可得利益的依據,是守約方是否有可得利益損失,而不是是否提出解除合同,解除合同與賠償可得利益損失兩者并不沖突。
第三,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在此,法律并未排除在合同解除的情況下應當賠償可得利益損失。
第四,合同解除的效力要解決的是合同訂立后,因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而給守約方造成的所有損失。允許當事人解除合同,是把當事人從一個無望的合同中及時解脫出來并從事其他經營活動。如果不保護合同解除權人的可得利益賠償請求權,有可能造成權利人坐等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損害效率;還可能使違約方因此獲利,事實上造成鼓勵違約的不良后果。
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另一方當事人依法行使法定解除權,在要求解除合同的同時,能否要求相對方賠償可得利益損失?有意見認為不可以,筆者認為可以,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相對方完全履行合同,守約的當事人就不會因此而解除合同,合同履行后,守約方就會獲得可得利益。解除合同的責任在相對方,相對方應當承擔這部分損失的賠償責任。
第二,如果守約方不解除合同,可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可得利益損失,而如果守約方解除合同,就不能要求賠償可得利益,這顯然不合理。因此,應否賠償可得利益的依據,是守約方是否有可得利益損失,而不是是否提出解除合同,解除合同與賠償可得利益損失兩者并不沖突。
第三,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在此,法律并未排除在合同解除的情況下應當賠償可得利益損失。
第四,合同解除的效力要解決的是合同訂立后,因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而給守約方造成的所有損失。允許當事人解除合同,是把當事人從一個無望的合同中及時解脫出來并從事其他經營活動。如果不保護合同解除權人的可得利益賠償請求權,有可能造成權利人坐等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損害效率;還可能使違約方因此獲利,事實上造成鼓勵違約的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