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 合同詐騙罪可以和解嗎

導讀:
收受對方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之后,即逃匿的,根本不履行合同,不論其合同形式上是否有效,其詐騙意圖確定無疑,當然構成合同詐騙罪。那么,什么叫合同詐騙罪?關于合同詐騙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收受對方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之后,即逃匿的,根本不履行合同,不論其合同形式上是否有效,其詐騙意圖確定無疑,當然構成合同詐騙罪。那么,什么叫合同詐騙罪?關于合同詐騙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合同欺詐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合同詐騙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
1、行為人有無實際履約能力
一般情況下,有履約誠意的,都是有履約能力的,否則就不會簽訂合同。而合同詐騙者則往往是根本沒有履約能力的。
2、行為人簽訂合同有無使用欺騙手段
合法企業簽訂合法有效的合同,沒有適用欺騙手段,且有履約能力,一般是可以證明其有履約誠意的。但是,對于根本無意履約的合同詐騙行為而言,是不可能沒有欺騙的。這種欺騙可以在簽訂合同之時,以虛構的單位或者以偽造票據、虛假產權等手段簽訂根本不可能履行的或者是使對方在發覺被騙時無法追回損失的合同,也可以是在簽訂形式有效的合同之時,隱瞞自己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的真實意圖,在獲取對方財物之后即逃匿。
3、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
有履行合同誠意者,必然會努力創造條件履行合同,而合同詐騙者一般是不會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的,有的即使履行部分合同,也是為了騙取對方信任,以達到騙取其財物之目的。收受對方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之后,即逃匿的,根本不履行合同,不論其合同形式上是否有效,其詐騙意圖確定無疑,當然構成合同詐騙罪。
二、合同詐騙罪可以和解嗎
合同詐騙罪中實際履行行為的認定,對于認定了能不能和解,建議委托律師在檢察院批準逮捕前提供法律意見,爭取不予批捕而釋放;否則,檢察院批準逮捕以后就很難再無罪釋放了。
刑事和解制度的適用范圍是:
(1)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和侵犯財產罪的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除瀆職犯罪外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2)特別指出:累犯不適用刑事和解程序。在司法實踐中,交通肇事案件和輕傷害案件占刑事和解的絕大多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