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談判策略之四

導讀:
談判策略15條一、帶一點狂。如果談判陷入僵局,不妨喊“暫停”,告訴對方:自己要找合伙人、老板或專家磋商。這一手有一定冒險性,但有時很生效,可以迫使對方接受修改的合同或重開談判。談完后,還須雙方認同簽字。同外國人談判的注意事項 一、保險問題 國際貿易規模巨大,相應而言風險也很大。以便在受到損失時可以收到賠償費。貨款回收是談判內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最理想的條款是買方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無條件地付清一切款項。在與外方當事人談判時要了解其談判習慣、交易習慣及理、風俗文化等。以便正確地理解外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從而防止被騙事情發生。那么合同談判策略之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談判策略15條一、帶一點狂。如果談判陷入僵局,不妨喊“暫停”,告訴對方:自己要找合伙人、老板或專家磋商。這一手有一定冒險性,但有時很生效,可以迫使對方接受修改的合同或重開談判。談完后,還須雙方認同簽字。同外國人談判的注意事項 一、保險問題 國際貿易規模巨大,相應而言風險也很大。以便在受到損失時可以收到賠償費。貨款回收是談判內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最理想的條款是買方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無條件地付清一切款項。在與外方當事人談判時要了解其談判習慣、交易習慣及理、風俗文化等。以便正確地理解外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從而防止被騙事情發生。關于合同談判策略之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談判策略15條
一、帶一點狂。審時度勢,必要時可以提高嗓門,逼視對方,甚至跺腳,表現一點嚇唬的情緒,以顯示自己的決心,使對手氣餒。
二、給自己留一定的余地。提出比自己的預期目標更高一些的要求,這樣就等于給自己妥協時留下了一些余地。目標定得高,收獲便可能更多。
三、裝一點小氣。讓步要緩,而且還要顯得很勉強,爭取用最小的讓步去換取對自己最有利的協議。
四、不要以“大權在握”的口吻去談判,而要經常說:“如果我能作主的話﹍”。要告訴對方,自己還不能做最后的決定,或說自己的最后決定權有限。這樣,就更有回旋的余地,使自己有推后思考的時間和摸清對方底牌的時間。
五、不要輕易亮出底牌。要使對手對自己的動機、權限以及最后期限知道越少越好,而自己在這方面應對對方的情況知道得越多越好。
六、運用競爭的力量。即使賣主認為他提供的是獨門生意,也不妨告訴對方,自己還有買新產品或買二手貨的路子。要顯示自己還可以在買或不買、要或不要之間做選擇,以造成一種競爭的態勢。
七、伺機喊“暫停”。如果談判陷入僵局,不妨喊“暫停”,告訴對方:自己要找合伙人、老板或專家磋商。這就既可以使對方有時間重新考慮其立場,又可以使自己有機會研究對策,或者以一點小的讓步重回談判桌旁。
八、不要急于成交。除非自己的準備工作十分充分,而對方卻毫無準備,或者自己握有百分之百的主動權,否則,不必也不能不加思考就亮出自己的底牌。要有足夠的時間去考慮談判的各種細節。
九、改變方法,出其不意。有時要突然改變方法、論點或步驟,使對方措手不及、陷入混亂而做出讓步。如改變說話的聲調、語氣、表情 至生氣等,都可能使對方改變立場和態度。
十、盛氣凌人。有時可以威逼對方,看對方如何反應。這一手有一定冒險性,但有時很生效,可以迫使對方接受修改的合同或重開談判。
十一、間接求助戰略。可以說:“我真的喜歡你的產品,也真的有此需要,可惜我沒有能力負擔。”這樣可以滿足對方自負的心理,因而讓步。
十二、小利也爭。小利也是利,有時一個小利就是幾千、幾萬元,因而也值得一爭。
十三、要有耐性、韌性。不要期望對方立即接受自己的新構思。堅持、忍耐,對方或許最終會接納意見。
十四、不要逼得對方走投無路,要給人留點余地,顧及對方的面子和利益。成功的談判是使雙方都有好處、雙方都愉快地離開談判桌的談判。談判的原則是:沒有哪一方是失敗者,而且每一方都是勝利者。這就是所謂的“雙贏”。
十五、談判須有完整的記錄,記錄要正確無誤。
談完后,還須雙方認同簽字。 同外國人談判的注意事項 一、保險問題 國際貿易規模巨大,相應而言風險也很大。為了化解風險,必須進行保險。以便在受到損失時可以收到賠償費。二、收回貨款的問題。貨款回收是談判內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如果合同條款不完備,或者中間環節太多,都會造成貨款回收的困難。交付貨款最常用的方法是要買方開立信用證。最理想的條款是買方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無條件地付清一切款項。為了削除買方的自由裁決權,另一方應要求信用證用不可撤銷的方式開立。這樣,只要付款期一到,并且提供好雙方同意的單據,證明貨已裝船或發運,銀行就無法拒絕支付貨款。無條件的履約保證書也是國際貿易中常用的一招。
因此,在談判中,供應方一定要保證只有對方信用證能滿足我方的條件時,才可執行履約保證書。三、謹防欺騙和敲詐的問題。在與外方當事人談判時要了解其談判習慣、交易習慣及理、風俗文化等。以便正確地理解外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從而防止被騙事情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