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同居關系受法律保護嗎 非法同居與同居的區別

導讀:
中國,只有結婚同居是合法和有效的,受到法律保護;非婚同居則得不到法律保護。第32條第3款第1項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有配偶者相對方離婚的法定原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條則指出: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那么非婚同居關系受法律保護嗎。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在現代社會中,有些小情侶在沒結婚之前都會同居一段時間,目前統計未婚同居現象比較突出。那么,非婚同居的認定標準是什么?非婚同居關系受法律保護嗎?下面大律網婚姻家庭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婚同居關系受法律保護嗎
中國,只有結婚同居是合法和有效的,受到法律保護;非婚同居則得不到法律保護。
根據《婚姻法》第3條規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第32條第3款第1項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有配偶者相對方離婚的法定原因。第46條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時無過錯方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5條第2項規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未辦結婚登記的,按同居關系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條則指出: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于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非法同居與同居的區別
根據“他人”是否有配偶為標準,可以將上述兩種非法同居再作區分:前者可以區分為:無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和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后者則可以區分為: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和有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前者中的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可以歸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之中。因此,上述兩種分類可以具體類型化為兩種:無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有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
因此,在我國現行法上,非法同居分為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和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有配偶者的非法同居兩類。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2條規定:“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不道德的行為,是違反《婚姻法》的行為。其直接后果是敗壞社會風尚,導致婚姻關系破裂,嚴重的還會導致其他更惡劣的后果,所以我國法律對非法同居的態度是不認可的。
非婚同居涉及的法律規定:民法典關于非婚同居的規定
只有到婚姻登記機關領取結婚證,才能受到法律保護,才能產生夫妻權利義務關系。非婚同居的男女雙方不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來請求履行夫妻權利義務。
除了一部分被認定為事實婚姻外,非婚同居長時間地被等同于非法同居,再加上傳統道德觀念的禁錮,讓一些無辜的未婚同居男女背負“道德敗壞”的惡名。2001年12月25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解釋(二)”)第五條第二款刪去原有的“按解除非法同居關系處理”的“非法”二字,2003年12月25日公布的解釋(二)第一條又明確規定:“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以上兩條可以看出,新的司法解釋轉變了對非婚同居的敵視態度,賦予當事人更多的自由行使自己的權利,這是司法活動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