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繼承遺產了呢 分為哪兩種方式

導讀:
關于怎樣才算繼承遺產了呢 分為哪兩種方式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怎樣才算繼承遺產了呢?
1、遺產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下來的財產。這是遺產在時間上的限定性。被繼承人死亡前,其財產不能成為遺產,不發生繼承問題。實踐中,有的子女在其父母生病住院期間就要分割所謂的“遺產”,這種行為不僅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即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利。
2、遺產是被繼承人的個人財產,不屬于個人的財產不能成為遺產。這是遺產在范圍上的限定性。現實中大量存在的承租的公有房屋,不屬于遺產就是這個原因。
3、遺產是被繼承人的合法財產,不是被繼承人合法取得和合法享有的財產,不能成為遺產。這是遺產的法定性、合法性。被繼承人沒有合法根據而取得的財產,例如非法侵占的國家的、集體的或者其他個人的財產,不能作為遺產,依照法律規定不允許自然人個人所有的財產,也不能成為遺產。
二、遺產繼承分為哪兩種方式?
在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分為如下四種:
(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
(2)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3)遺贈扶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財產在其死后轉歸扶養人所有。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
(4)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系的遠近確定的遺產分配順序。
如果同時出現2種以上的繼承情況,在這4種繼承方式中,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囑繼承和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
婚姻家庭法律法規
一、《繼承法》
第3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根據該規定,遺產就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遺產概念:
二、《民法典》的規定
把被繼承人所遺的房產轉歸繼承人的行為。繼承是一種法律制度,繼承關系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房產繼承只是繼承遺產中的房產行為而已。
1、繼承應當在被繼承人(在房產繼承中就是遺留下房產的人)死亡后才能發生。這是繼承的首要條件。有的房產所有權人為了避免繼承人在日后可能會因爭奪房產而產生糾紛,在生前就將房產權交給繼承人,如分給某個或各個子女,這也是合法的行為,但這不是繼承,因為這時繼承還沒有開始,而是生前的贈與行為。
2、繼承遺產的人應當是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就是依照法律的規定能作為繼承人的繼承人。這是繼承的第二個條件。被繼承人如果立下遺囑,將房產指定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或是捐獻給國家、集體,這也是被繼承人處分遺產的方式,但這不是繼承而是遺贈。
3、遺產應當是被繼承人生前屬于個人所有的財產。這是繼承的第三個條件。有的房產是共有的,如常見的夫妻之間的共有,當一方死亡以后,并不是所有的房產都成了遺產。這時,應當先將房產進行產權分割將屬于被繼承人配偶的份額(除有約定者外,一般應分出房產份額的一半)分割出來以后,再對遺產進行繼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