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過失應該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導讀:
這些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意外事件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件,如不可抗力造成的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和醫生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法律責任,在出現醫療過失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和醫生應當積極采取補救措施,盡可能減少患者的損失,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醫療過失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同時,醫療機構和醫生也應當加強自身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以減少醫療過失行為的發生,一、醫療過失與法律責任醫療過失是指醫療服務提供者在診療過程中,因疏忽、懈怠、失誤等原因,造成患者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行為。
近年來,醫療過失引發的社會熱點事件屢見不鮮。其中,一則關于某三甲醫院醫生在手術過程中不慎將手術刀遺留在患者體內,導致患者遭受二次手術痛苦的案件,更是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這一過失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身心傷害,也給醫生及醫療機構帶來了嚴峻的法律挑戰。那么,在出現醫療過失的情況下,相關的法律責任應該如何承擔呢?
一、醫療過失與法律責任
醫療過失是指醫療服務提供者在診療過程中,因疏忽、懈怠、失誤等原因,造成患者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醫療過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種法律責任主要包括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兩個方面。
民事責任
醫療過失造成的民事責任主要涉及賠償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醫療過失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具體來說,醫療機構需要賠償患者的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誤工費等直接經濟損失,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生活輔助具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等間接經濟損失。
行政責任
醫療過失行為所承擔的行政責任主要包括警告、罰款、停業整頓等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于存在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生或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可以給予警告、罰款、暫停執業資格、吊銷執業證書等行政處罰。
二、醫療過失的免責事由
在某些情況下,醫療過失可能不承擔或者減輕法律責任。這些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意外事件
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件,如不可抗力造成的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和醫生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法律責任。但這種情況下,醫療機構和醫生應當盡可能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以減輕患者的損失。
不可避免的并發癥
在某些情況下,即使醫療服務提供者盡到了應有的注意義務,仍然可能出現不可避免的并發癥。這種情況下,醫療機構和醫生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法律責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并發癥的發生與醫療服務提供者的過錯有關,則不應免除其法律責任。
患者自身因素
在某些情況下,醫療過失行為所導致的損害,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例如,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中自殺、自殘等行為造成的損害,醫療機構和醫生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法律責任。
總之,對于醫療過失行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在出現醫療過失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和醫生應當積極采取補救措施,盡可能減少患者的損失。同時,醫療機構和醫生也應當加強自身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以減少醫療過失行為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