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發展的對策

導讀:
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發展的對策
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發展的對策
面對我國項目管理的現狀和我國即將加入WTO的現實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將以怎樣的姿態來迎接項目管理的國際化和信息化呢我想應當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必須與國際慣例接軌。隨著我國加入WTO,項目管理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開拓國際市場就必須全面與國際慣例接軌。主要從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報價管理等方面向國際慣例靠攏。對于項目管理國際上有一套全面完備的法規。普遍對承包商進行嚴格要求的資質管理,對工程開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嚴格的制度,對建筑師等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注冊實行嚴格的管理,通過各種詳盡的技術法規規范施工方法,保證質量標準;通過監理工程師的監督檢查,保證技術法規的實施和工程質量的合格。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際競爭市場,我們只有懂得并真正吃透國際慣例、法規、標準等,才有可能按國際慣例進入國際市場,同時受到國際法律的保護。
2、必須建立和健全項目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建筑市場比較混亂,項目管理極不規范,“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極為普遍。為此我們必須貫徹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建立和健全各類建筑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做到門類齊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疊,遺漏空缺和互相抵觸。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充分發揮和運用法律、法規的手段,培養和發展我國的建筑市場體系,確保建設項目從前期策劃、勘察設計、工程承發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動都納入法制軌道。
3、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的企業性經濟管理組織,這也不能不說是我國項目管理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建設項目需要通過一批掌握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術的公司去實現。這種公司有資質、有經驗,能夠為業主提供最優秀的項目管理服務。這種公司即是專營工程承包業務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項目管理公司。我國應大力培育專營項目管理和承包的工程公司和項目管理公司。西方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有較強的實力。今后我們應該把一批骨干設計院改造成為國際的工程公司,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以其自身的專業技術,工程經驗和項目管理能力代業主組織和管理整個建設項目,開展“交鑰匙”方式的工程建設項目總承包業務。
4、必須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是研究項目是否合理可行,而在實施前對該項目進行調查研究及全面的技術經濟分析論證,為項目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由此考察項目經濟上的合理性、盈利性,技術上的先進性、適用性,實施上的可能性、風險性。然而,我國目前許多投資項目都很少做這方面的工作,要么一哄而起、盲目上馬,要么草草了事,這樣不僅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且也可能埋下質量隱患。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經濟評價工作,真正把可行性研究與建設期的“一大管理,三大控制”同時納入項目管理的核心內容,以期各投資項目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工程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