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項目管理人才培養的緊迫性

導讀:
我國工程項目管理人才培養的緊迫性
我國工程項目管理人才培養的緊迫性
1984年,我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的項目魯布革水電站在國內首先采用國際招標,揭開了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序幕。此后,我國的許多大中型工程相繼實行項目管理體制。十多年來我國項目管理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項目管理人才。但是,由于我國項目管理起步較晚,行業不規范,法制不健全等諸多客觀原因,使得我國項目管理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其項目管理人才的素質也普遍偏低。真正懂技術,善管理的高級項目管理人才相當奇缺。能統領全局,一貫始終的總工程師級的管理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再加之,項目管理的國際化和信息化正形成趨勢和潮流的現實,為迎接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的項目管理人才已成為我國項目管理界刻不容緩的艱巨任務。
在我國,培養高素質的項目管理人才有它的緊迫性和必然性,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素質普遍低下。由于我國對項目管理的系統研究和行業實踐起步較晚,到1991年才成立全國性的項目管理研究會,也僅僅只是個二級學會。同時,項目管理作為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在前國家教委1997年新修訂的學科目錄中還沒有列入,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正式發行的項目管理專業刊物。這表明項目管理的發展現狀和重要性還沒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識[2],也說明了我國項目管理人才培養的軟硬環境還很落后,這無疑是造成我國項目管理人員素質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建筑市場極為不規范,許多項目管理人員都是半路出家,他們在管理項目的過程中也往往受制于人,其素質在實踐中也并沒有得到多大提高。因此,我們只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項目管理人才,盡快提高我國項目管理人員的素質,才能改變目前落后的面貌。
2,項目管理的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快,中國經濟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場,在我國的跨國公司和跨國項目越來越多。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在我國投資企業達32萬家,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達3577億美元。我國的許多項目要通過國際招標、咨詢或BOT方式運作。我國企業走出國門在海外投資和經營的項目也在增加。與此同時,項目管理的國際化正形成趨勢和潮流[3]。將于2000年9月在西安舉行的項目管理國際研討會的主題被定為21世紀的項目管理—全球化發展,這表明項目管理的國際化已引起國內外項目管理專家、學者的普遍重視,其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因此,我們只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項目管理人才,加強我國項目管理在資本、技術、管理、人才、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3,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趨勢。伴隨著INTERNET走進千家萬戶,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趨勢。作為當今更新最快的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普及應用的速度令人吃驚,而且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這給項目管理帶來很多新的特點,在信息高速膨脹的今天,項目管理越來越依賴于電腦手段,其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已成為信息戰。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項目管理公司已經在項目管理中運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實現了項目管理網絡化、虛擬化。另外,許多項目管理公司也開始大量使用項目管理軟件進行項目管理,同時還從事項目管理軟件的開發研究工作。種種跡象表明21世紀的項目管理將更多的依靠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新世紀的項目管理必將成為信息化管理。因此,我們只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項目管理人才,全面掌握現代化管理工具,才能在知識經濟時代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