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

導讀:
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
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
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員自身素質。
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員素質的高低對工程質量起決定性的作用。首先,應提高所有參與工程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讓他們樹立五大觀念,即質量第一的觀念、預控為主的觀念、為用戶服務的觀念、用數據說話的觀念以及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相結合的綜合效益觀念。其次,要搞好人員培訓,提高員工素質。要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質量知識、施工技術、安全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強原材料質量管理。
首先,提高采購人員的政治素質和質量鑒定水平,使那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又忠于事業的人擔任該項工作。其次,采購材料要廣開門路,掌握材料信息,綜合比較,擇優進貨。最后,施工現場材料人員要會同工地負責人、甲方等有關人員對現場設備及進場材料進行檢查驗收。特殊材料要有說明書和試驗報告、生產許可證,對鋼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劑等必須進行復試和見證取樣試驗。
提高施工的質量管理水平。
每項工程有總體施工方案,每一分項工程施工之前也要做到方案先行,并且施工方案必須實行分級審批制度,方案審完后還要做出樣板,反復對樣板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直至達到設計要求方可執行。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根據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對施工方案進行修改。
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施工單位在開工前必須對工程質量形成的全過程進行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并形成質量手冊、作業指導書、報告、表格等,明確質量管理體系人員,各項工作要有專人負責,責任明確,層層把關。現場管理人員要仔細審查施工單位的施工質量管理是否有相應的施工技術標準、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檢驗制度、綜合施工質量水平評定考核制度、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確定現場管理的目標和標準,并制定出管理制度,使施工質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1.把選準項目經理,建好項目管理層,作為加強工程項目管理的“龍頭”。
近幾年來,我公司每年承建的大小工程項目很多,在工程項目規模、含金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為什么有的原本微利的項目的效益卻較高,有的本應盈利的反而虧損,看來關鍵取決于項目管理,取決于項目經理和項目管理層的素質。因此,要把選準項目經理、建好項目管理層,作為工程項目管理的“龍頭”來抓。首先,公司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公開選拔,競聘上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量德而用。其次,實行項目經理職業化管理。其三,堅持精干高效,結構合理,“一崗多責、一專多能”的原則。
2.把項目評估、合同簽訂,作為加強工程項目管理的基礎。
實行項目評估、項目經理負責制是堵塞項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關口。當前不少施工企業對項目評估、測算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有的評估、測算的權限不明確,方法不科學;有的評估、測算滯后,激勵約束不到位,缺乏動態跟蹤考核,造成項目管理失控。
為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認識。在思想上切實把項目評估、測算作為加強項目管理的基礎,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關口來認識,自覺地搞好評估和測算。二是加強評估、測算的組織領導,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有專人負責,有科學的評估、測算指標體系。三是依法簽訂承包經營合同,上繳風險保證金、委派主辦會計。四是認真進行項目運行中的監督、檢查、指導和考核。幫助項目經理及時糾正經營管理偏差,確保項目目標實現。
3.把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加強工程項目管理的重點。
施工企業要根據工程項目對勞動力的需求情況,在各項目之間,對實現和潛在的勞動力進行周密計劃,有效流動,合理調配,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勞動效率。項目經理部要按照動態平衡、統籌優化的原則,建立勞動整體優化、實現勞動力供給與項目需求最佳組合的人力資源管理運行機制,對勞動力的分配和流向作出總體安排,保證勞動力與項目需求的總體平衡,并定期跟蹤檢查,進行有效監控和及時調整,使勞動力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把加強外帶勞務管理,作為向項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徑。
外部勞務工的使用與管理是施工企業適度規模擴張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公司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特點,在用工高峰期適當補充外部勞務工,做到養在社會、用在企業,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施工企業應積極主動地同企業周邊地區的社會勞動力市場接上軌,同勞務公司或相關企業保持經常的聯系,使之成為勞動力資源的“蓄水池”和供應基地。
5.把深化責任成本管理,作為加強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
多年來,公司一直未能擺脫效益低、積累少、資金緊張的困擾。筆者認為,主要是存在粗放經營、重干輕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問題。為此,公司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切實轉變觀念,強化成本意識;第二,建立健全項目責任成本集約化管理體系;第三,堵住“四個漏洞”,實行“六項制度”。
6.把激勵約束機制,作為加強工程項目管理的保證。
施工企業要想保證項目生產經營的良性運轉和健康發展,必須發揮好企業管理層調控和服務的兩大職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
勵、約束、調控機制。為此,公司著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實行嚴格的審計監督制度。第二,全面推行項目考核制度。第三,搞好項目管理過程中黨的組織監督和職工民主監督。
確保施工工序的質量。
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工序所構成,工序質量是構成工程質量的最基本的單元,上道工序存在質量缺陷或隱患,不僅使本工序質量達不到標準的要求,而且直接影響下道工序及后續工程的質量與安全,進而影響最終成品的質量。因此,在施工中要建立嚴格的交接班檢查制度,在每一道工序進行中,必須堅持自檢、互檢。如監理人員在檢查時發現質量問題,應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要求承包人采取合適的措施進行修整或返工。處理完畢后,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加強施工項目的過程控制,創造精品工程。
施工人員的控制。施工項目管理人員由項目經理統一指揮,各自按照崗位標準進行工作,公司隨時對項目管理人員的工作狀態進行考核,并如實記錄考查結果存人工程檔案之中,依據考核結果,獎優罰劣。
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材料的選購,必須是經過考查后合格的、信譽好的材料供應商,在材料進場前必須先報驗,經檢測部門合格后的材料方能使用,從而保證質量,又能節約成本。
施工工藝的控制。施工工藝的控制是決定工程質量好壞的關鍵,有好的工藝,能使操作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保證工藝的先進、合理性,公司工程部針對分項分部工程編制成作業指導書,并下發各基層項目部技術人員,合理安排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才能保證工程質量。
加強專項檢查,開展自檢、專檢、互檢活動,及時解決問題,培養操作人員的質量意識。各工序完工后由班組長組織質檢員對本工序進行自檢、互檢。自檢時,嚴格執行技術交底及現行規程、規范,在自檢中發現問題由班組自行處理并填寫自檢記錄,班組自檢記錄填寫完善,自檢的問題已確實修正后,方可由項目專職質檢員進行驗收。
工程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