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監護人是哪幾種

導讀:
針對不同的被監護人,法律規定的法定監護人不同,對于未成年人來講,其法定監護人應該是其父母,而對于精神病人而言,其第一法定監護人是其配偶,沒有配偶的話,那么就是其父母或成年子女。
一、法定監護人是哪幾種
1、法定監護人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二、學校是學生的法定監護人嗎
1、學校并非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我國未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其中并不包括學校,根據我國《民法典》第27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僅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
2、學校與學生只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因此學校在未成人侵權或者被侵權的案件當中只承擔過錯責任,根據其過錯程度的大小來承擔民事責任。分析學校是否有過錯應從學校的職責來看,如果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及管理當中的確存在過錯,則學校就應對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
針對不同的被監護人,法律規定的法定監護人不同,對于未成年人來講,其法定監護人應該是其父母,而對于精神病人而言,其第一法定監護人是其配偶,沒有配偶的話,那么就是其父母或成年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