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有協議還要再寫借據嗎?借款合同與借據的區別

導讀:
借款合同與借據的區別1、成立的方式不同:根據《合同法》,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書面)的成立,一般由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后,雙方在合同上簽字(蓋章),合同成立。典型的銀行貸款即是按此操作的;也有個別約定合同成立即時履行的。即貸款方持有借據,證明貸款行為肯定發生。在債務人償還借款時,債權人將借據退還給債務人。那么借款有協議還要再寫借據嗎?借款合同與借據的區別。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借款合同與借據的區別1、成立的方式不同:根據《合同法》,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書面)的成立,一般由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后,雙方在合同上簽字(蓋章),合同成立。典型的銀行貸款即是按此操作的;也有個別約定合同成立即時履行的。即貸款方持有借據,證明貸款行為肯定發生。在債務人償還借款時,債權人將借據退還給債務人。關于借款有協議還要再寫借據嗎?借款合同與借據的區別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在借錢出去之后,如果要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這個時候簽訂借款協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簽了借款協議之后,如果擔心出問題是否還要再補簽借條呢?對于這些問題也是比較困擾大家的,所以今天催天下小編針對這個問題為大家解答。
一、借條其實就是簡單的借款合同,如已經有了借款協議,可不再寫借條。
二、建議通過銀行轉賬形式交付錢款,否則由對方簽署收條。
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借款合同與借據的區別
1、成立的方式不同:
根據《合同法》,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書面)的成立,一般由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后,雙方在合同上簽字(蓋章),合同成立。
一般情況下,合同成立后,再開始履行,成立同履行相分離。
典型的銀行貸款即是按此操作的;也有個別約定合同成立即時履行的。借據多用于民間借貸,根據民間借貸習慣,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后,在即時履行的情況下,貸款義務方向對方支付借款,則對方立即向貸款方出示(成立)借據。即貸款方持有借據,證明貸款行為肯定發生。
可見,從成立方式上看,借款合同的成立不當然同合同義務的第一次履行(支付貸款)發生必然聯系;但借據的成立必然同合同義務的第一次履行(支付貸款)發生聯系。
2、持有文書的法律意義不同
借款合同一般一式兩份,雙方當事人各持一份,從前述分析可知,持有借款合同,不當然具有證明約定義務是否履行(發生)的法律意義,只能證明合同成立(或生效),證明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的具體內容。
借據,一般只由借款人寫就一份,并在支付貸款時向貸款人交付,所以,貸款人(債權人)持有借據,可以證明貸款人向借款人支付了貸款,證明借款人收到了該借款。
因此,持有借據同持有借款合同的法律意義是不一樣的。
3、對是否已經還款的證明作用不同
借款是要償還的,從理論上講,任何借款文書都應有償還時間(雖然實踐中有未明確的,但不等于不需要償還)。
持有借款合同或借據對于證明是否還款有不同的作用。
按照民間使用借據的一般操作程序,是在借款發生(交付)時,由債務人寫就、出具借據,并將借據交付給債權人持有。在債務人償還借款時,債權人將借據退還給債務人。
因此,債權人持有借據,還可證明:債務人尚沒有償還該借款。
如果借據上有明確的償還時間,則持有可分為償還時間前持有與償還時間后持有。在償還時間前持有,不能證明債務人違約;但如果過了償還時間,債權人仍持有該借據,可初步證明債務人沒有償還該借款,構成違約(當然,也不排除是因債權人違約原因而導致債務沒有履行,所謂提存正是為此設計的)。
因此,過了償還時間的債權人持有,一般還可作為自己主張的此種證明:即證明債務人違約。
借款合同,由于該合同的持有同合同義務履行不發生必然聯系,因此,持有借款合同,不能夠用來證明債務人沒有償還借款,即使持有的時間已經在合同的約定還款時間之后,意圖憑該持有合同去證明債務人沒有償還債務而構成違約事實,也是站不住腳的。
所以綜上所述就是對上述問題的具體闡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