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討欠款的法律技巧有哪些

導讀:
催討欠款的法律技巧有哪些1、和對方再簽訂一個還款協議。一旦法院接受了訴訟保全的申請,那么法院就會馬上凍結被保全方的資產,諸如銀行存款,到期債權等等直到訴訟程序終止。所以在債務關系不是非常確鑿的情況下采用訴訟保全時應當謹慎。律師費一般由本方承擔,但也有部分案件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那么催討欠款的法律技巧有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催討欠款的法律技巧有哪些1、和對方再簽訂一個還款協議。一旦法院接受了訴訟保全的申請,那么法院就會馬上凍結被保全方的資產,諸如銀行存款,到期債權等等直到訴訟程序終止。所以在債務關系不是非常確鑿的情況下采用訴訟保全時應當謹慎。律師費一般由本方承擔,但也有部分案件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關于催討欠款的法律技巧有哪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催討欠款的法律技巧有哪些
1、和對方再簽訂一個還款協議。
如果對方并不抵賴,而只是一味以種種借口拖延還款,那么可以與其再簽訂一個還款的協議,在這個還款協議中要注意約定還款的具體方式和期限,最重要的是要賦予這個協議以強制執行的效力。可以和對方約定如果到期還不還款的話,可以由法院就債務人的財產進行強制執行。當然要有這樣的效力,還款協議必須事先經過公證機關的公證。
如果有這樣的還款協議,那么一旦到期,債權人可以依據協議的條款直接要求法院強制執行。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免去大量煩瑣的訴訟程序,節約時間和金錢。這樣的條款也可以在債務關系確立的時候就一并寫入合同中。
2、是在提起訴訟時同時要求訴訟保全。
所謂訴訟保全就是只在提起訴訟的時候申請法院凍結對方的財產,以保證訴訟獲勝方能夠在訴訟中獲取最大的權益。一旦法院接受了訴訟保全的申請,那么法院就會馬上凍結被保全方的資產,諸如銀行存款,到期債權等等直到訴訟程序終止。在幾個月中失去大量的流動資金,在經濟社會中是非常致命的。一般來說被保全的當事人如果債務關系明確的話,為了盡量減少損失會盡快還款,因為即使官司打下去結果也不會兩樣。而這樣做對于債權人而言,其合法權益的維護就有了很好的保障。
但是這一方法的缺點在于,申請保全的所需的材料比較煩瑣,要求有債務關系的明確有效的證明,還要求有對方財產的相關材料,申請人還必須事先提供擔保和負擔保全的費用。所以在債務關系不是非常確鑿的情況下采用訴訟保全時應當謹慎。
二、催收的方法都有哪些
非訟催收
1、電話催付
電話催付在收帳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什么樣的人在使用它。電話催款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專業知識(合同、付款條件、供應商和客戶的權利和義務等);技巧(步驟、說話口氣、火候的掌握等);權力(與客戶談判的權力、是否有權對欠帳進行打折、是否有權決定停止向債務人供貨及停止提供賒銷等)。
催收人員應該接受相應的培訓,企業應明確其擁有什么樣的職責和權力等。
2、書面函件催討(包括傳真方式)
采用信函進行催帳是最正式的。必須明確地向債務人傳遞一個信息,他們需要它按照雙方約定的時間付款。
3、面訪催收
對于欠款金額較高的債務人,采用面訪進行催帳是非常有價值的。
公司內什么樣的人員適合去面訪催債,應該考慮清楚。并且要進行必要的培訓。
4、索要確認函和書面付款計劃
在催收帳款過程中獲取客戶對債務的書面確認或要求對方提供書面的付款計劃是非常重要的。書面確認和付款計劃對于日后通過法律或其他嚴厲手段追收欠款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書面確認或付款計劃越早拿到越好,因為,隨著催帳手段越來越嚴厲,就越來越不容易拿到了。而且,在特殊情況下,債務人可能在被催帳的過程中更換人員,如果能早拿到這樣的書面確認,催款會更加容易。
訴訟仲裁方式
法律訴訟仲裁是供應商為收回債務人欠款所作的最后努力。進行法律訴訟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1、訴前準備
首先,要確認債務人提出的履行異議已經解決,避免在法庭上面臨債務人的有關抗辯。其次,要確認債務人有足夠資產清償債務,否則即使獲得有利于自己的判決也無法執行。同時,應在律師的協助下,取得充分的證據,包括債務人的準確資料。
2、訴訟保全
對被告的動產或不動產向法院申請訴訟保全是保證判決能夠迅速執行的重要方式。
3、訴訟成本
法律訴訟的成本主要包括訴訟費和律師費兩部分。訴訟費是交給法院的費用,若完全勝訴,則由被告承擔;若敗訴,則由原告承擔;若各有勝負,則分別由雙方分擔。律師費是交給律師的費用。律師費一般由本方承擔,但也有部分案件可以要求對方承擔。
4、判決的執行
判決執行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人民法院的很多判決都不能得到及時的執行,很多判決甚至被束之高閣。主要原因包括執行力度不夠、公民和企業對法院判決淡漠、地方保護主義、債務人沒有足夠的資產、債務人在境外等。如果債務人無視法院判決,仍然不付款,債權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要保證判決能夠得到強制執行,債權人最好能事先了解債務人在何地擁有動產或不動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