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債權清理應該遵守的步驟有哪些

導讀:
企業債權清理應該遵守的步驟有哪些一、途徑選擇正確途徑是企業債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企業經濟交往產生的債權糾紛,應當通過協商、仲裁或訴訟等合法方式處理。否則一旦超過時效,將意味著債權人喪失勝訴權。一般而言,債權單位作為主訴的案件,直接以債務人作為被告是沒有問題的。那么企業債權清理應該遵守的步驟有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企業債權清理應該遵守的步驟有哪些一、途徑選擇正確途徑是企業債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企業經濟交往產生的債權糾紛,應當通過協商、仲裁或訴訟等合法方式處理。否則一旦超過時效,將意味著債權人喪失勝訴權。一般而言,債權單位作為主訴的案件,直接以債務人作為被告是沒有問題的。關于企業債權清理應該遵守的步驟有哪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企業債權清理應該遵守的步驟有哪些
一、途徑
選擇正確途徑是企業債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企業經濟交往產生的債權糾紛,應當通過協商、仲裁或訴訟等合法方式處理。但長期來,有一些企業樂意私下通過“討債公司”、“收數公司”等去追討債務。實際上,這種做法不但難以奏效,反而常常會給委托人帶來風險。
二、時效
時效是決定企業債權是否受法律保護的關鍵。法律設定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在于督促債權人及時行使權利,同時不保護在權利上睡覺的人,因此債權人必須在訴訟時效內維權。否則一旦超過時效,將意味著債權人喪失勝訴權。
三、管轄
對于當事人而言,確定管轄是展開維權行動的第一步。選擇管轄法院錯誤,通常不會被立案受理;即使受理,對方也可以提出管轄異議而移送案件,結果是浪費了時間金錢。因此,在法律許可情況下明智選擇管轄法院,不僅便于訴訟,而且利于取得訴訟效果,可避免異地訴訟帶有的長途跋涉、地方保護等不利因素。
四、主體
主體選擇不僅關系到能否順利立案的程序問題,而且直接影響到實體處理的結果。實踐中,常出現原告或被告主體不適格而無法進入司法程序,或者立案審理后因為“告錯人”而被駁回的。一般而言,債權單位作為主訴的案件,直接以債務人作為被告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被告是非法人組織,應當將其能夠獨立承擔責任法律主體列為共同被告。
五、請求
訴訟請求是實體權利的具體主張,直接關系到保障程度。訴訟請求不當會給債權人自己造成損失,如果請求過高,不但得不到法院支持且需承擔相應訴訟費;如果請求過低,法院一般又認為屬于當事人基于自身權利處分而不加干預;如果過了舉證期限變更、增加請求的,法院一般不予允許。
六、證據
“打官司,就是打證據。”眾所周知,證據對于當事人贏得官司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如何舉證很多當事人卻不懂。當事人在證據問題上主要把握兩點:一是舉證責任,二是舉證期限。
七、保全
俗話說:“贏了官司輸了錢。”這主要是指債權人打官司雖然取得了勝訴,但債權卻無法實現或不能完全實現。類似的個案,固然有一部分是人沒有財產執行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債權人缺乏風險意識,沒有采取訴訟保全措施,給債務人趁機轉移財產或者被其他債權人搶先取得受償造成的。
八、執行
執行是企業債權清理的最后一項工作,也是將債權轉化為現實財產的最重要過程。對于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書和調解書、法院作出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以及公證機關作出的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法律文書,如果債務人不自覺履行義務,債權人在其生效后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