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該如何處理或有負債

導讀:
企業應該如何處理或有負債首先是確認。如果或有事項引起的義務能夠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應確認為一項負債,作為“預計負債”列入資產負債表,相應的或有損失列入利潤表。對于收益性或有事項引起的或有資產,按照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能予以確認。對于因或有事項而確認的預計負債進行計量時,其金額應是清償該負債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最后則應注意披露。如果企業基本確定能獲得的補償,企業在利潤表中反映因或有事項確認的支出或費用時,應將這些補償預先抵減,同時,單獨確認一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相關項目中反映。那么企業應該如何處理或有負債。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企業應該如何處理或有負債首先是確認。如果或有事項引起的義務能夠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應確認為一項負債,作為“預計負債”列入資產負債表,相應的或有損失列入利潤表。對于收益性或有事項引起的或有資產,按照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能予以確認。對于因或有事項而確認的預計負債進行計量時,其金額應是清償該負債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最后則應注意披露。如果企業基本確定能獲得的補償,企業在利潤表中反映因或有事項確認的支出或費用時,應將這些補償預先抵減,同時,單獨確認一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相關項目中反映。關于企業應該如何處理或有負債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企業應該如何處理或有負債
首先是確認。
對于損失性或有事項引起的義務,應明確其是否符合三個條件: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如果或有事項引起的義務能夠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應確認為一項負債,作為“預計負債”列入資產負債表,相應的或有損失列入利潤表。不能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的義務,作為或有負債,不能在表內予以確認。
對于收益性或有事項引起的或有資產,按照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能予以確認。但當或有收益基本確定能夠實現時,應作為資產單獨確認。
其次是計量。
對于因或有事項而確認的預計負債進行計量時,其金額應是清償該負債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
對于因或有事項而確認的資產計量時,確認的補償金額不應超過所確認負債的賬面價值。
最后則應注意披露。
表內披露。因或有事項而確認的負債(即預計負債),應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項目反映,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做相應披露;與所確認負債有關的費用或支出應在扣除確認的補償金額后,在利潤表中反映。即在資產負債表中,對或有事項而確認的負債應與其他負債項目區分開來,以“預計負債”項目單獨列示,單獨反映。在對或有事項確認負債的同時,應確認一項支出或費用,這項支出或費用在利潤表中不單列項目反映,而是根據該支出或費用的性質,與利潤表其他支出和費用項目(如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合并反映。如果企業基本確定能獲得的補償,企業在利潤表中反映因或有事項確認的支出或費用時,應將這些補償預先抵減,同時,單獨確認一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相關項目中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