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預期違約是否可主張債務提前到期

導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由于預期違約發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屆至前因此是否履行合同取決于一方當事人的行為。那么民法典中預期違約是否可主張債務提前到期。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由于預期違約發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屆至前因此是否履行合同取決于一方當事人的行為。關于民法典中預期違約是否可主張債務提前到期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民法典中預期違約是否可主張債務提前到期
民法典規定債務人明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主張債務提前到期要求債務人償還債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預期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二、什么是預期違約
預期違約又被稱作先期違約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前無正當理由明確表示將不履行合同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將不履行合同即構成預期違約。
此外預期違約也具備如下五大特征
1、預期違約表現為將來不履行合同義務而不象實際違約表現為現實違反合同義務。
2、預期違約是對期待債權的侵害而不是現實的債權的侵害。
3、預期違約的主張人可以是合同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其主張的唯一條件就是對方當事人具有法律規定的將不能履行合同或者將不履行合同的危險。
4、預期違約是一種可選擇的違約救濟手段在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違約情況下當事人一方可以直接解除合同使合同關系消滅并可要求預期違約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可以等待合同履行期的到來。
5、預期違約是一種可能違約。由于預期違約發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屆至前因此是否履行合同取決于一方當事人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