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導讀:
關于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形有很多種我們主要從主體和主觀狀態(tài)的方面進行了解。在這案例中張某利用林某的不知情而殺害小趙屬于間接正犯成立故意殺人罪林某則成立醫(yī)療事故罪二者不成立共犯。對此由于沒有共同故意不構成共犯應單獨定罪。4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行為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行為主要是指事后窩藏、包庇、窩贓、銷贓等行為對此不構成共同犯罪。
關于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形有很多種我們主要從主體和主觀狀態(tài)的方面進行了解。在這案例中張某利用林某的不知情而殺害小趙屬于間接正犯成立故意殺人罪林某則成立醫(yī)療事故罪二者不成立共犯。對此由于沒有共同故意不構成共犯應單獨定罪。4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行為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行為主要是指事后窩藏、包庇、窩贓、銷贓等行為對此不構成共同犯罪。關于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形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刑事辯護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關于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形有很多種我們主要從主體和主觀狀態(tài)的方面進行了解。
一、主體不符合要求
共同犯罪的主體要求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這就排除了患有精神病的人、部分未成年人。
在未成年人方面
1、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犯罪不構成犯罪也不能構成共同犯罪
2、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只有在實施8種嚴重暴力犯罪時才構成犯罪也才能構成共同犯罪
3、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與其他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共同實施犯罪行為的可以構成共同犯罪。
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
各共同犯罪人必須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即通過意思聯絡明知自己與他人的共同行為會對社會或他人造成嚴重后果仍希望或放任發(fā)生的故意心態(tài)。
1間接正犯
二人實施了共同危害行為導致了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但是主觀方面不同即一個是故意犯罪一個是過失犯罪故二人不構成共犯。這種情況下應根據各自的行為定罪。
例如醫(yī)生張某為殺害自己的仇人病人小趙而故意在其注射的藥水上加大劑量護士林某沒檢查就給小趙注射導致小趙死亡。在這案例中張某利用林某的不知情而殺害小趙屬于間接正犯成立故意殺人罪林某則成立醫(yī)療事故罪二者不成立共犯。
2同時犯
在沒有意思聯絡的前提下二人不約而同的在同一地點對同一個人實施了同一性質的行為。對此由于沒有共同故意不構成共犯應單獨定罪。例如處于樹林不同位置的何東某和曾某力都對仇人林某海起了殺心于是同時對樹林中的林某海射擊何東某射中了心臟曾某力射中了大腿。何東某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那么是不是根據一人行為全部責任的原則曾某力也應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呢答案是否定的何東某和曾某力沒有事前的意思聯絡即沒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不成立共犯因此曾某力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未遂。
3實行過限
實行過限即超出共同故意范圍之外的犯罪行為。二人實施了共同危害行為后其中一人還實施了另一人不知的危害行為此時該人除在共同故意方面承擔共同責任后仍須對超過共同故意的行為自擔責任。龍某和蘇某共同到一個屋子里盜竊龍某負責竊取蘇某負責看風期間龍某發(fā)現一名女子并強奸則該強奸行為不是共同犯罪屬于實行過限行為。
4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行為
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行為主要是指事后窩藏、包庇、窩贓、銷贓等行為對此不構成共同犯罪。
很多時候我們對界定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主觀方面、誰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等問題都含糊不清希望以上主體和主觀方面不構成共同犯罪的內容能幫助大家對共同犯罪有更深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