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房屋遭強拆住進豬圈過冬

導讀:
近期不少村民向媒體反映:當地為了完成土地增減指標,突擊強拆農民住房、征用農民宅基地,并讓農民到指定地區自建住房或購買商品房。由于多種原因,龍集鎮至今還沒有完成任務,為此,他們將這項工作提速進行。記者發稿前,石俊杰書記打來電話表示,他們已經勸說露宿村民均搬到了安置的房子里。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表示,農村的發展要切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要在保證農民利益的情況下進行,避免“躍進”。那么村民房屋遭強拆住進豬圈過冬。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近期不少村民向媒體反映:當地為了完成土地增減指標,突擊強拆農民住房、征用農民宅基地,并讓農民到指定地區自建住房或購買商品房。由于多種原因,龍集鎮至今還沒有完成任務,為此,他們將這項工作提速進行。記者發稿前,石俊杰書記打來電話表示,他們已經勸說露宿村民均搬到了安置的房子里。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表示,農村的發展要切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要在保證農民利益的情況下進行,避免“躍進”。關于村民房屋遭強拆住進豬圈過冬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這個冬天開始冷起來,但是有些村民卻只能在豬圈里過冬,因房屋被強拆,江蘇泗洪縣龍集鎮的村民只能選擇豬圈過冬。
中廣網泗洪12月1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天氣雖然越來越冷,能夠在暖和的家里美美睡上一覺這是不少人在休息日當中最愛做的事情之一,不過在江蘇的泗洪縣龍集鎮有多個村的村民卻只能在豬圈當中勉強的抵御著寒冬。
近期不少村民向媒體反映:當地為了完成土地增減指標,突擊強拆農民住房、征用農民宅基地,并讓農民到指定地區自建住房或購買商品房。但由于拆遷安置補貼根本不夠買房、建房的,寒冬里很多農民露宿村頭,甚至住進了豬圈。
12月初一場寒潮來襲,讓泗洪縣的氣溫跌倒了冰點。在該縣龍集鎮洪湖村,走進村子記者就置身于一個拆遷大工地,一排排被推倒的民房,磚頭石塊等雜物就堆在各家各戶的宅基地上,不少人正圍著自家的廢墟忙著尋找家用,整理著還能使用磚瓦材料。一位村民說,自己的弟弟人還在揚州打工,本人還沒有簽字同意房子就被拆了。
房子大概是三號吧,他們用挖掘機就推掉了。
村民們說,因為房子拆的突然,有的人家部分家具都沒有來得及搬出來。在一戶村民家原住宅旁記者看到,兩張鐵床就放在露天,四周用蘆葦席圍著,里面寒氣逼人。旁邊另一戶人家則在簡陋的豬圈里搭了臨時住處,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擠著全家五口人,豬圈的頂部搖搖欲墜。
這些磚頭限定我們一個星期搬走,你說我往哪里搬?一個大隊幾百戶拆遷,從西南崗開始我家世親都在這邊,我不認識別的,我上哪里去找房子啊?我上哪家找房子啊?你說吧。
好好的房子為何要被拆掉呢?據了解,2004年,中央在18號文件中提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概念,本意是為了加強鄉鎮和村莊的規劃建設。那么文件當中關于限制土地的規定又是什么樣的呢? 閑置土地要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整合,同時要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整合后的宅基地還給農民復墾。由于多種原因,龍集鎮至今還沒有完成任務,為此,他們將這項工作提速進行。
龍集鎮黨委書記石俊杰:拿出鎮上面自有資金180多萬,用于貧困戶和房子比較好的農戶進行適當的提高標準,第二由集中建設改為老百姓自建,對老弱病殘戶在5年內拆不掉的大村莊間穿插建設蓋一些簡易房,過渡幾年后待他們經濟狀況好了以后再集中安置。
但是,這些措施顯然無法解決目前群眾所面臨的難題。在洪湖村,涉及搬遷的村民每畝只補償3000元,而如果要在新地塊上購買宅基地自建需要每畝8000元,開發商建好的房子為每平方720元,無論是購買統一住房還是買地自建,每戶都需要大約十萬元的建設費,村里不少人拿不起這個錢,因此他們只能投親靠友或住在村廢棄小學里,找不到住處的就搭了臨時窩棚。
石俊杰在聽到記者反映的情況后說:對于一些貧困戶就是居住有困難的,我們黨委政府包括村里面的干部現在都在給他們找房子。有些富裕戶房子住不了的,或者我們村干部當中,有的主房偏房騰出來,給他們特別困的這些人臨時居住,也不收租金,確保他們安全越冬。
記者發稿前,石俊杰書記打來電話表示,他們已經勸說露宿村民均搬到了安置的房子里。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表示,農村的發展要切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要在保證農民利益的情況下進行,避免“躍進”。
葉劍平:如果反過來增減掛鉤是為了獲取土地,那么實際上就剝奪了農民的財產權。
泗洪龍集鎮為了完成任務,在沒有經過本人簽字同意的情況下強行拆房,是否符合中央文件的精神?補償款發放是否有標準,是否執行了標準?這些問題本臺將繼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