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未簽字但合同已經(jīng)履行有效嗎

導讀:
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jīng)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一方當事人違約,對方可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措施,對于明示毀約易于操作;但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須掌握對方預期違約的確切的證據(jù)后方可訴諸法律,否則,將因證據(jù)不足反而于己不利。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一時無確切證據(jù)證實對方毀約,可等待對方到期是否履行;若對方到期不履行,可依實際違約中的不履行情形追究其違約責任,或者依法解除合同,請求賠償損失。那么雙方未簽字但合同已經(jīng)履行有效嗎。大律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jīng)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一方當事人違約,對方可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措施,對于明示毀約易于操作;但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須掌握對方預期違約的確切的證據(jù)后方可訴諸法律,否則,將因證據(jù)不足反而于己不利。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一時無確切證據(jù)證實對方毀約,可等待對方到期是否履行;若對方到期不履行,可依實際違約中的不履行情形追究其違約責任,或者依法解除合同,請求賠償損失。關于雙方未簽字但合同已經(jīng)履行有效嗎的法律問題,大律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jīng)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如果一方當事人已經(jīng)實際履行了合同義務,同時對方當事人接受了履行,就可以說明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的內(nèi)容存在著共識,意思表示一致,因此合同成立。當事人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是指當事人一方履行了決定合同性質(zhì)的主要義務,而對方也接受了履行。
但是,在以下情形中,合同不能成立: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對方當事人拒絕接受履行,即使相對人履行的是主要義務,該合同仍不能有效成立,因為這表示雙方對合同內(nèi)容并未協(xié)商一致。一方當事人履行了次要的義務,對方當事人接受了這種履行,但義務人又拒絕履行主要義務的,則相對人不能請求義務人繼續(xù)履行主要義務,也即該合同并未成立。
由此可見,在遇到發(fā)生合同未簽字但實際履行的,如果一方當事人已經(jīng)實際履行了合同義務,同時對方當事人接受了履行,就可以說明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的內(nèi)容存在著共識,意思表示一致,因此合同成立。
2、司法救濟。一方當事人違約,對方可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措施,對于明示毀約易于操作;但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須掌握對方預期違約的確切的證據(jù)后方可訴諸法律,否則,將因證據(jù)不足反而于己不利。
3、等待履行。當一方預期違約,可堅持合同的效力,要求或等待對方到期履行合同,以靜觀對方的態(tài)度是否有所變化,然后決定是否采取相應措施。對于明示毀約,守約方應明確要求對方撤回毀約的意思表示,而不能一味地坐等對方履行,以免擴大損失。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一時無確切證據(jù)證實對方毀約,可等待對方到期是否履行;若對方到期不履行,可依實際違約中的不履行情形追究其違約責任,或者依法解除合同,請求賠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十六條: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
未采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jīng)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第三十七條: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jīng)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