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怎么訂立

導讀:
法律規定的合同生效要件有以下幾個:1、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訂約主體不合格,所訂立的合同不能發生法律效力。在一般情況下,合同有效成立的時間即為合同生效的時間。那么買賣合同怎么訂立。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法律規定的合同生效要件有以下幾個:1、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訂約主體不合格,所訂立的合同不能發生法律效力。在一般情況下,合同有效成立的時間即為合同生效的時間。關于買賣合同怎么訂立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第一,主體要適格
主體適格,即符合法律規定的資格。當事人是單位的,一般要求有效的營業執照、交易對象屬于其經營范圍、法律法規要求有特別資質的,一定要具備相應資質證書;當事人是個人的,必須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代理人的,應當持有被代理人的授權委托書。
第二,內容要合法
這主要是指交易標的不能是國家法律法規禁止或限制交易的物品,或者對合同交易的內容有特別要求。比如:房屋買賣要具備產權證、土地證。拆遷房屋上市交易需要經過拆遷主管部門批準、同時被安置的家庭成員要全部同意;企業之間的借款合同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無效、個人借款約定利率不得超過貸款利率的四倍等。
第三,注意約定違約責任
違約責任是保障合同全面履行的有效保障,當事人往往因為雙方關系融洽,忽視約定違約責任,而一旦一方出現違約情形,無法追究其法律責任,也就無法保障合同全面履行。比如二手房買賣,最易忽視戶口遷移問題,往往導致買方拿到房屋后卻無法將戶籍入戶,如果約定違約責任,就對賣方產生有效的約束力,可以有效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1、存在雙方或多方訂約當事人。
2、訂約當事人對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
3、合同的成立應當具備要約和承諾二個階段。
其次,對于已經成立的合同,還必須具備一定的生效要件,才能產生法律拘束力。法律規定的合同生效要件有以下幾個:
1、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訂約主體不合格,所訂立的合同不能發生法律效力。
2、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實。
3、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必須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在一般情況下,合同有效成立的時間即為合同生效的時間。
如果法律、行政法規將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的,合同自手續完備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手續,或者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準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后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法律”系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立法文件;“行政法規”系指國務院頒布的法規。
根據我國的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下列合同屬于辦理批準、登記方生效的合同:國家機關作為保證人的保證合同;以無地上定著物的土地使用權,城市房地產或者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車輛,企業的設備和其他動產抵押的的抵押合同;以可以依法轉讓的股票、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質押合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