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項目部公章簽訂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導讀:
此種情況下,建筑企業應對其授權不明確負責,項目部公章應視為建筑企業公章,對建筑企業產生法律效力,但對方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應提供證據證實建筑企業出具授權委托書的事實。建筑企業在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盜用項目部公章的行為人追償。因此,建筑企業有必要加強對項目部公章的管理,建立健全項目部公章管理制度。那么建筑企業項目部公章簽訂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此種情況下,建筑企業應對其授權不明確負責,項目部公章應視為建筑企業公章,對建筑企業產生法律效力,但對方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應提供證據證實建筑企業出具授權委托書的事實。建筑企業在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盜用項目部公章的行為人追償。因此,建筑企業有必要加強對項目部公章的管理,建立健全項目部公章管理制度。關于建筑企業項目部公章簽訂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企業經營離不開印章。建筑企業由于施工項目眾多、分散,且項目所在地常常與建筑企業住所地不在同一個地區,在建筑企業未在項目所在地設立分公司的情況下,為了方便經營,項目部公章便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實際中,有些建筑企業按施工項目分類,有多少個項目就設多少個項目部公章,還有一些建筑企業按施工力量分類,有多少支施工力量就設多少個項目部公章。由于項目部系建筑公司內部機構,不具備法人資格,未辦理工商登記,因此,在使用項目部公章的場合,如何認定項目部公章的法律效力及相關合同的效力,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建筑企業需高度重視。
情形一:建筑企業出具載明委托事項及委托權限的授權委托書,授權項目部公章在委托事項及委托權限內代表建筑企業。
1、項目部公章未超越委托事項及委托權限范圍的,項目部公章應視為建筑企業公章,對建筑企業產生法律效力,不能因項目部不具備法人資格而機械地認定項目部公章沒有法律效力。
2、項目部公章如超越委托事項及委托權限,如建筑企業追認,則項目部公章視為建筑企業公章,對建筑企業產生法律效力;如建筑企業未追認,按下述第四種情形處理。
情形二:建筑企業出具授權委托書,但委托事項及委托權限不明確。
此種情況下,建筑企業應對其授權不明確負責,項目部公章應視為建筑企業公章,對建筑企業產生法律效力,但對方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應提供證據證實建筑企業出具授權委托書的事實。
情形三:建筑企業未出具授權委托書,但事后認可項目部公章。
此種情況下,項目部公章視為建筑企業公章,對建筑企業產生法律效力。
情形四:建筑企業未出具授權委托書,事后也不認可項目部公章。
此種情況下,項目部公章至少可起到證明的作用
1、如對方當事人能夠提供證據證實盡管使用的是項目部公章,但合同的實際履行者是建筑企業(例如施工合同由建筑企業簽訂,工程竣工結算由建筑企業與發包方進行等),或能夠提供建筑企業認可項目部公章對外效力的其他證據,則應視為建筑企業追認項目部公章,項目部公章對建筑企業產生法律效力。
2、上述情形之外,準用民法無權代理相關規定,凡不需法定資質即可進行的行為(如項目部購買某件商品或設備的消費行為),應認定項目部公章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相應有效,但因項目部不具備民事主體資格,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民事責任由建筑企業承擔;如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法定資質方可進行的行為(如建筑施工行為,為他人債務提供保證等),則應認定為項目部主體不合格,以項目部公章簽訂的合同相應無效,但項目部因合同無效產生的法律責任由建筑企業承擔,同時,建筑企業應承擔其所屬項目部違反資質管理相關規定的法律責任。
情形五:項目部公章被他人盜用。
此種情況下,處理方法同第四種情形。他人如盜用項目部公章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應依法承擔行政或刑事責任,給第三人造成損害的,建筑企業應承擔連帶責任。建筑企業在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盜用項目部公章的行為人追償。
綜上所述,無論何種情形,建筑企業均應對其項目部公章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建筑企業有必要加強對項目部公章的管理,建立健全項目部公章管理制度。凡使用項目部公章的,應實行嚴格的審批及登記制度;對違反上述制度的,予以嚴肅處分,以防范項目部公章使用混亂所致的潛在法律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