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合同風險防范措施有哪些

導讀:
當出現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時,應當及時與對方進行溝通、協商。對方同意變通履行的,及時與對方簽訂書面補充協議。同時,及時與對方進行函件溝通,督促對方履行義務,并對溝通過程中的所有往來函件妥善保存。及時地維護權利,防止過了訴訟時效,喪失勝訴權。盡量收集對方的財產線索,及時申請財產保全。裁判文書生效后,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執行。那么采購合同風險防范措施有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當出現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時,應當及時與對方進行溝通、協商。對方同意變通履行的,及時與對方簽訂書面補充協議。同時,及時與對方進行函件溝通,督促對方履行義務,并對溝通過程中的所有往來函件妥善保存。及時地維護權利,防止過了訴訟時效,喪失勝訴權。盡量收集對方的財產線索,及時申請財產保全。裁判文書生效后,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執行。關于采購合同風險防范措施有哪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依約、全面履行合同義務
按照合同約定及時、全面履行合同義務,避免構成違約,承擔違約責任。合同義務不僅包括付款等主要合同義務,還包括通知、協助、保密等附隨義務。
當出現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時,應當及時與對方進行溝通、協商。對方同意變通履行的,及時與對方簽訂書面補充協議。
(二)密切關注對方的合同履行情況
關注對方是否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當對方未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時,可行使合同法賦予的合法抗辯權。
同時,及時與對方進行函件溝通,督促對方履行義務,并對溝通過程中的所有往來函件妥善保存。
(三)注意證據留存
1、注意對合同原件以及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的溝通函件進行留存。
2、注意對出廠證、合格證、質保書、使用說明書、檢定證書等的留存。
3、注意對訂貨單、提貨單、入庫單、出庫單、運貨單、倉儲單、簽收單等的留存。
4、注意對收據、付款憑證、發票等的留存。
5、當發現貨物有瑕疵時,注意對質量瑕疵貨物進行拍照、留存、封樣等。
(四)正確處理糾紛
糾紛發生時,先友好協商,協商不成時依法采取訴訟手段。
訴訟時注意訴訟主體的選擇,當有多個主體時,盡量選擇有責任承擔能力和履約能力的作為被告。
及時地維護權利,防止過了訴訟時效,喪失勝訴權。
盡量收集對方的財產線索,及時申請財產保全。
裁判文書生效后,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執行。
二、采購風險有哪些?
(一)業務風險
1、市場風險:由政府政策的變化等外因導致的市場需求等方面的變化,導致采購活動無法及時調整;
2、計劃風險:在指定采購計劃的過程中,由于采購人員對市場的分析不到位、對所要進行的采購項目管理不科學等內部原因, 導致采購活動與企業的采購目標發生了較大的偏離;
3、合同風險:雙方在擬定合同的過程中合同條款模糊不清,盲目簽約;或是合同的簽訂違反法律規定,例如采購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私自泄露企業的招標信息;
4、 意外風險:由于供應商合同在實際履行過程中不按照協議,中途偏離預定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
5、違約風險:供應商在交貨時間、交貨地點等方面違反合同,給企業帶來損失;
6、采購價格風險:在制定合同條款時對采購價格的約定較模糊,最終交貨時產生價格爭議;
7、商業發票風險:由于供應商開具的商業發票性質及金額有誤,可能會給企業造成無法入賬審批等風險;
8、質量風險:在質量上參差不齊、濫竽充數,在貨物的規格上不按企業規定私自調整等,使所供應的貨物無法滿足企業生產要求;
9、數量風險:由于供應商為企業提供的貨物在數量上缺斤短兩,不能滿足企業所需數量,使企業面臨停產風險;
10滯銷風險:采購員進行采購活動的過程中,對市場的預估有誤,導致盲目采購,最終造成產品貶值滯銷;
11、脫銷風險:采購物品的數量不能滿足生產部門的實際需要,不能做到及時供應,導致實際的生產不得不中斷;
12、贈品到貨風險:由于供應商承諾給企業的附贈品不能及時到貨,導致企業的一系列營銷活動不能順利開展,錯過商機;
13、庫存成本風險:由于采購過程中沒有按照經濟訂購批量來進行采購,導致采購物品的數量遠大于目前所需,造成庫存成本的大大增加;
(二)管理風險
1、責任風險:企業在招聘、培訓采購人員的過程中,首先對應聘人員的基本信息未能切實把好關,對其能力的測試等環節也沒有做到深入細致,導致招聘到企業中來的采購員本身素質、能力等各方面良莠不齊,為企業帶來法律及業務方面的責任風險;
2、腐敗風險:在員工的培訓環節也沒有著重強調采購人員應該具備的各項素質及應該遵守的紀律,給企業的營運帶來腐敗風險。
(責任編輯: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