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離婚后的夫妻債務如何判定

導讀:
被執行人蘇某離婚時,夫妻雙方就夫妻債務清償達成協議,此協議屬于夫妻雙方內部約定,只能對夫妻雙方具有約束力。而債權人與離婚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只能受債權法的有關規定調整。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確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債務,可以執行夫妻共同財產。被執行人蘇某是本案債務人,雖與杭某離婚,且將夫妻共同財產協商歸異議人杭某所有,但二人是在該債務發生后協議離婚的。那么協議離婚后的夫妻債務如何判定。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被執行人蘇某離婚時,夫妻雙方就夫妻債務清償達成協議,此協議屬于夫妻雙方內部約定,只能對夫妻雙方具有約束力。而債權人與離婚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只能受債權法的有關規定調整。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確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債務,可以執行夫妻共同財產。被執行人蘇某是本案債務人,雖與杭某離婚,且將夫妻共同財產協商歸異議人杭某所有,但二人是在該債務發生后協議離婚的。關于協議離婚后的夫妻債務如何判定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提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被執行人蘇某離婚時,夫妻雙方就夫妻債務清償達成協議,此協議屬于夫妻雙方內部約定,只能對夫妻雙方具有約束力。而債權人與離婚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只能受債權法的有關規定調整。
推薦閱讀:
夫妻債務問題詳解
夫妻債務糾紛解決
[案例]
2005年,蘇某因經營及建房需要向冀某借款5萬元,后蘇某無力還款,冀某訴至法院。蘇某被判歸還冀某借款本金及利息計64400元。執行過程中,執行法院查封了蘇某的房屋,案外人杭某提出執行異議。經審查,蘇某與杭某于1990年登記結婚,2009年雙方在法院協議離婚,雙方約定:以蘇某名義建造的房屋歸杭某所有,其他無任何債權債務關系。
[析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情形的除外。該規定雖然是針對審判程序中就夫妻共同債務實體責任的承擔所作的解釋,而不是追加變更當事人的直接依據,但正是這些實體上的處理原則成為了執行依據既判力效力擴張的法理依據,執行法院可以據此實體規定決定追加變更被執行人。
本案中,被執行人蘇某離婚時,夫妻雙方就夫妻債務清償達成協議,此協議屬于夫妻雙方內部約定,只能對夫妻雙方具有約束力。而債權人與離婚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只能受債權法的有關規定調整。《合同法》第84條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因此,債權人自然可以不受債務分擔決定的約束。在原夫妻共同債務的執行過程中,追加另一方為被執行人,正是將已經變更的債務主體恢復到債務分擔前的狀態,使債權人的權利得到充分地保護。
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確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債務,可以執行夫妻共同財產。被執行人蘇某是本案債務人,雖與杭某離婚,且將夫妻共同財產協商歸異議人杭某所有,但二人是在該債務發生后協議離婚的。故執行法院應駁回異議人杭某的異議申請,并追加杭某為本案被執行人,對蘇某所承擔的64400元負共同償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