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質量事故處理流程

導讀:
施工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的處理一、施工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一)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二)有關合同及合同文件(三)有關的技術文件和檔案(四)相關的建設法規二、施工質量事故的處理程序(一)事故報告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報告;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同時應按照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那么施工質量事故處理流程。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施工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的處理一、施工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一)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二)有關合同及合同文件(三)有關的技術文件和檔案(四)相關的建設法規二、施工質量事故的處理程序(一)事故報告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報告;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同時應按照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關于施工質量事故處理流程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建筑工程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凡是工程質量不合格,影響使用功能或工程結構安全,造成永久質量缺陷或存在重大質量隱患,甚至直接導致工程倒塌或人身傷亡,必須進行返修、加固或報廢處理,按照由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施工質量事故發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四類:
1.技術原因:結構設計計算錯誤,對水文地質情況判斷錯誤,以及采用了不適合的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藝等。
2.管理原因: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檢驗制度不嚴密,質量控制不嚴格,質量管理措施落實不力,檢測儀器設備管理不善而失準,以及材料檢驗不嚴等原因引起質量事故。
3.社會、經濟原因:施工企業盲目追求利潤而不顧工程質量;在投標報價中隨意壓低標價,中標后則依靠違法的手段或修改方案追加工程款,甚至偷工減料等
4.人為事故和自然災害原因。
工程質量不合格:
(一)質量不合格和質量缺陷
凡工程產品沒有滿足某個規定的要求,就稱之為質量不合格;而未滿足某個與預期或規定用途有關的要求,稱為質量缺陷。
(二)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
凡是工程質量不合格,影響使用功能或工程結構安全,造成永久質量缺陷或存在重大質量隱患,甚至直接導致工程倒塌或人身傷亡,必須進行返修、加固或報廢處理,按照由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
施工質量事故預防的具體措施
(一)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
(二)對施工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
(三)加強施工過程的管理
(四)加強施工安全與環境管理
(五)認真做好工程地質勘察
(六)科學地加固處理好地基
(七)做好應對不利施工條件和各種災害的預案
(八)進行必要的設計審查復核
(九)嚴格把好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質量關
施工質量事故處理的基本要求
(1)【目標】質量事故的處理應達到安全可靠、不留隱患、滿足生產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經濟合理的目的。
(2)【原因與原則】消除造成事故的原因,注意綜合治理,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3)【處理方案】正確確定技術處理的范圍和正確選擇處理的時間和方法;
(4)【事后控制】切實做好事故處理的檢查驗收工作,認真落實防范措施;
(5)【事中控制】確保事故處理期間的安全。
施工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的處理
一、施工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
(一)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
(二)有關合同及合同文件
(三)有關的技術文件和檔案
(四)相關的建設法規
二、施工質量事故的處理程序
(一)事故報告
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報告;
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同時應按照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
(二)事故調查
事故調查要按規定區分事故的大小分別由相應級別的人民政府直接或授權委托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縣級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三)事故的原因分析
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必要時組織對事故項目進行檢測鑒定和專家技術論證。
(四)制定事故處理的技術方案
安全可靠、技術可行、不留隱患、經濟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滿足項目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
(五)事故處理
事故的技術處理;事故的責任處罰。
(六)事故處理的鑒定驗收
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是否依然存在隱患,應當通過檢查鑒定和驗收作出確認。
(七)提交事故處理報告
注意:事故報告、事故調查報告、事故處理報告內容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