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生效所有權就轉移嗎

導讀:
在現實生活中,簽訂合同是非常普遍的,簽訂合同時,合同生效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要全面履行合同的義務,如果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就會構成合同違約,那么合同生效所有權是不是就轉移?大律網小編整理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合同生效所有權就轉移嗎
合同生效后,所有權是不是就轉移,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例如不動產的,在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后,所有權才發生轉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條【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二百二十四條【動產交付的效力】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合同生效要件包括哪些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所謂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是指合同主體據以獨立訂立合同并獨立承擔合同義務的主體資格。合同是當事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有意識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為,它直接關系到當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當事人必須能夠認識和辨認自己的行為,判斷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即必須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所謂意思表示是行為人將其產生、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為。意識表示真實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條件,在大多數情況下,行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內心真實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時行為人的意思表示與其真實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下,不能僅以行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為根據,而不考慮行為人的內心意思。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屬性,也是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當然要件。合同能產生法律效力就在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規定,不合法的合同顯然不能受到法律保護,也不能產生當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同時,合同不僅應當符合法律,而且在內容上也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