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秘密侵犯罪怎么起訴,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認定

導讀:
合同當事人協商不成,不愿調解的,可以根據合同規定的仲裁條款或者雙方在糾紛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侵犯商業秘密應該如何賠償侵犯商業秘密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一種,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損害的經營者的賠償數額,按照其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損害的經營者的賠償數額,按照其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當事人可以先不申請調解,直接訴訟或仲裁,當事人有簽訂仲裁協議或仲裁條款的,可以申請仲裁機構進行仲裁。
侵犯商業秘密應該如何賠償
侵犯商業秘密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一種,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損害的經營者的賠償數額,按照其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經營者惡意實施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經營者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一、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金額如何確定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二、店名侵權如何要賠償
店名侵權怎樣賠償要依據具體的情況而定,店名侵權一般是屬于商標侵權,依據對被侵權人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七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損害的經營者的賠償數額,按照其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經營者惡意實施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經營者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企業商業秘密被侵犯后該如何維權
企業商業秘密被侵犯維權方式有協議優先;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訴;合同有仲裁條款或仲裁協議的可以申請仲裁;構成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機關報警處理。
一、沒有簽訂合同的工程糾紛如何解決
沒有合同的工程糾紛解決方式是,協議優先;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基層組織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訴;當事人有簽訂仲裁協議或仲裁條款的,可以申請仲裁機構進行仲裁。當事人可以先不申請調解,直接訴訟或仲裁。
二、如何處理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處理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方式是:有約定的按約定;沒有約定的,協議優先;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基層組織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訴;當事人有簽訂仲裁協議或仲裁條款的,可以申請仲裁機構進行仲裁。行為人也可以直接訴訟或仲裁。
三、出現合同糾紛解決方法有哪些
出現合同糾紛解決方法如下:
1、協商。合同當事人在友好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是最好的辦法;
2、調解。如果合同當事人不能達成協議,可以要求有關機構進行調解。如果一方或雙方都是國有企業,可以要求上級機關進行調解;
3、仲裁。合同當事人協商不成,不愿調解的,可以根據合同規定的仲裁條款或者雙方在糾紛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第一款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侵害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侵權行為,因此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人一般應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法第十條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企業發現商業秘密泄露該怎么維權?
1、民法救濟
如果像員工跟公司有簽訂保密協議的,那就根據合同的約定,如果員工違反了保密條款,即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公司可以根據保密合同的約定,或要求商事仲裁或進行訴訟,要求員工賠償相應的損失。
如果有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并給公司造成嚴重損害后果的,公司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員工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刑法救濟
如果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比較嚴重,給公司造成嚴重損失,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訴或向公安機關控告,要求立案偵查。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并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侵犯商業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3、行政法救濟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暫行規定》,公司認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查處侵權行為。
公司因損害賠償問題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調解請求,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損害賠償。
4、勞動法救濟
公司員工在合同訂立、合同履行與合同終止后,違反公司保護商業秘密的規章制度,違反勞動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保密合同或者競業禁止合同約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以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違反上述約定的員工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法定期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綜合上面所說的,泄露商業的秘密這種行為是會造成公司的利益受到重大的損失,只要造成的情節比較嚴重的話,那么當事人必定就需要承擔刑事的責任,而對于處罰的標準就會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處理,輕者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重者會處七年的有期徒刑。
侵犯商業秘密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一、民事責任。包括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排除妨礙、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停止侵害、損害賠償。二、行政責任。三、構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條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怎么認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
法律分析:認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1.是否具備商業秘密的特征和構成要件;2.侵權人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依據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分析侵權人的行為違法性與權利人商業秘密的泄露是否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來予以認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條 實施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企業商業秘密被侵犯怎么辦?
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可以分為積極的保護和消極的保護兩種。積極的保護又稱為事前保護,即建立相應的保護制度,防患于未然。消極的保護又稱為事后保護,即當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出現后,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就要運用各種法律武器,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企業在商業秘密被侵犯后,可以得到的法律救濟主要有以下幾種:
民法救濟
民法上的救濟請求權就是基于合同或者侵權行為,要求違約人或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根據合同的約定,當事人如果違反了合同中相關的保密條款,即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企業可以根據保密合同的約定,或要求商事仲裁或進行訴訟,要求對方賠償相應的損失,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如果有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并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害后果的,企業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勞動法救濟
勞動者在合同訂立、合同履行與合同終止后,違反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規章制度。勞動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保密合同或者競業禁止合同約定,給企業造成損失的,企業可以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違反上述約定的勞動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法定期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行政法救濟
行政法的救濟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管機關,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處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暫行規定》,當企業認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查處侵權行為,如侵權人侵權行為成立,其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企業因損害賠償問題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調解請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行調解。企業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損害賠償。
刑法救濟
根據刑法第219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如果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比較嚴重,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失,企業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訴或向公安機關控告,要求立案偵查。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并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一、過失泄露商業秘密會被判刑嗎
過失泄露商業秘密不會被判刑,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并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并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企業有權依據中國法律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
侵犯商業秘密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其中,司法實踐中最常用的是賠償損失和支付違約金。
企業商業秘密遭到侵犯怎么辦?
(1)協商解決
商業秘密糾紛屬民事糾紛,企業單位的商業秘密受到侵害時,被侵害人可以與侵害人進行協商,要求其停止侵害并作適當賠償,以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2)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企業的商業秘密被侵犯,如果此前企業與侵權人之間簽訂了《合同》,并且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的,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向當地仲裁機構或者雙方仲裁協議中約定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但是如果沒有仲裁協議的,就不能申請仲裁。有仲裁協議的,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裁決作出后,不能就同一糾紛事件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企業之間因勞動爭議引起的糾紛或簽訂《勞動合同》的職工,期限未滿,擅自跳槽,帶走企業商業秘密,侵犯企業利益的,企業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3)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督檢查。”企業的商業秘密被侵犯人的不正當行為侵犯,可以按上述規定,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4)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刑法》、《民法典》、《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定,企業的商業秘密被侵犯,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一般來說應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或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起訴。
商業秘密被侵犯應該如何補救
商業秘密被侵犯的補救:第一、申請仲裁;第二,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第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第四,刑事訴訟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國務院建立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協調機制,研究決定反不正當競爭重大政策,協調處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重大問題。
對于商業秘密被侵犯的時候要怎么辦
商業秘密被侵犯時,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可以進行調解、和解,要求停止侵權、恢復名譽并做適當賠償。
企業應當注意到,如果采取行政、刑事、民事訴訟等法律途徑解決糾紛,都可能會造成商業秘密進一步擴散,所以協商解決是解決企業商業秘密被侵犯問題的首要方案。
2、行政投訴。經營者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可以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3、民事訴訟。
商業秘密權利人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4、向公安局舉報。侵害商業秘密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侵害商業秘密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5、《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
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四)教唆、引誘、幫助他人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經營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實施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員工、前員工或者其他單位、個人實施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仍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本法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
侵犯商業秘密罪是結果犯嗎
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是結果犯,因為侵犯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才會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侵犯商業秘密罪是什么范疇
侵犯商業秘密罪屬于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范疇。有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情節嚴重的,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泄露公司資料如何賠償
泄露公司客戶資料的,應該賠償公司的損失。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侵犯商業秘密罪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獲取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二、盜取公司機密嚴重嗎
盜取公司機密的嚴重性視情況而定,具體如下:盜取公司機密情節輕微的,將會受到公司的行政處罰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情況嚴重的,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會受到刑事處罰。如果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會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會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三、侵犯商業秘密判幾年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行為人主觀方面為故意,客觀上實施侵犯商業秘密的各種行為,致使商業秘密的相關權利人受到嚴重損失的,將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如果還造成了特別嚴重后果的,依法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