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級傷殘和解 ,九級傷殘和解怎么賠償

導讀:
隔行如隔山,專業的事還是需要專業的人來解決&rdquo,首先,元甲律師第一時間指導李女士及家屬準備證據材料,在恰當的時機選擇與鑒定機構進行專業溝通、反復確認,最終明確了九級的傷殘等級,李女士從事教育行業多年,認為自己的口才與溝通能力還不錯,覺得與肇事司機和保險公司針對賠償問題談和解,簡直是小菜一碟、能夠輕松拿捏,第一難關還是傷殘等級的問題,元甲律師與保險理賠老師進行復勘時間的確定,對和解方案中每個細節反復溝通。
遇到交通事故糾紛如何處理?和解與訴訟哪種方式解決更合適?
不想打官司,該如何談和解?一個真實交通事故案例糾紛,希望能給大家借鑒與思考!
2022年10月2日,劉某駕駛車輛行至通州區某街道時將駕駛電動自行車的李女士撞傷,造成其胸椎T8、9、12骨折,經專業機構鑒定其傷情構成九級傷殘。
李女士從事教育行業多年,認為自己的口才與溝通能力還不錯,覺得與肇事司機和保險公司針對賠償問題談和解,簡直是小菜一碟、能夠輕松拿捏!
然而事實卻沒有李女士想象得那么簡單,在事故同等責任的情況下,因為傷殘等級較高,且保險公司對和解審核嚴格,與李女士及家屬溝通極度不暢,雙方和解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自己談和解失敗后,李女士幡然醒悟“隔行如隔山,專業的事還是需要專業的人來解決”,李女士及其家人來到北京市元甲律所進行咨詢后,非常認可元甲律師的專業與敬業,也非常認同元甲律師給出的解決方案,相信元甲律所可以幫助自己拿回應得的賠償,隨即辦理了委托手續。
元甲律師團隊接案后研判了案件情況,明確了李女士案件的兩個核心點:
一是,維持九級傷殘賠償金,
二是,盡力爭取最高的誤工費。
首先,元甲律師第一時間指導李女士及家屬準備證據材料,在恰當的時機選擇與鑒定機構進行專業溝通、反復確認,最終明確了九級的傷殘等級。在誤工費材料的準備上,元甲律師選擇提供李女士精準的受傷前一年半的銀行流水確認誤工費,但因為涉及疫情影響,李女士又是從事教育行業,收入波動起伏較大,在受傷前三年的銀行流水中,前一年半是最高的月平均收入。
其次,精心準備好所有材料后,與保險公司專業溝通理賠方案。第一難關還是傷殘等級的問題,元甲律師與保險理賠老師進行復勘時間的確定,對和解方案中每個細節反復溝通。
最終,在元甲律師的不懈努力下,雙方成功達成了和解金額28萬元的結果!誤工費的賠償按照當事人收入的最高標準進行了賠付!賠償金額中包含一個小細節,李女士原價3800元的蘋果耳機丟失,與財損老師通過對事故認定書的記載和遺失照片進行確認,直接核損3500元,分責后獲得了2750元的財產損失賠償,獲得了當事人的高度滿意!
辦案心得
面對同等責任,醫療費花費相對較低,傷殘等級較高的情況下,可以積極與保險公司溝通和解,促進當事人賠償款快速到位!
律師點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20修正)》第七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20修正)》第十二條規定,“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案例來源: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以上為元甲律所辦理過的真實案例,為確保個人和商業隱私,文中所有人物的名字均使用化名。
九級傷殘和解怎么賠償
本表以一個40歲的教師受傷為例,假設傷者本人系獨生子女、農村戶口,有一個3歲的子女和一個65歲的父母,住院治療60天,花費醫療費2萬元,由其妻子(教師)對其進行護理,購買殘疾輔助器具花費3000元。經鑒定,傷者達到九級傷殘,誤工期、護理期、營養期均為150天,后期醫療費為15000元。
2.本表中的金額均為估算,最終實際賠償金額以法院判決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