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放貸人立案標準

導讀:
因此,對于職業放貸人的立案標準,可以根據高利轉貸罪的相關規定進行法律分析,二、職業放貸人立案標準的法律分析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的規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構成高利轉貸罪,為了打擊職業放貸行為,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各地紛紛出臺了相關規定,對職業放貸人的立案標準進行了明確,而職業放貸人的放貸行為,往往符合高利轉貸罪的特征,三、職業放貸人立案標準的案例分析王某是一名職業放貸人,他在兩年內向多人放貸,年利率均在 24%以上。
近年來,隨著民間借貸市場的日益活躍,一些人開始從事職業放貸活動。這些人以放貸為業,經常向多人放貸,甚至采用暴力、威脅等手段催收貸款,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和社會治安。為了打擊職業放貸行為,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各地紛紛出臺了相關規定,對職業放貸人的立案標準進行了明確。本文將從律師的角度,對職業放貸人的立案標準進行法律分析,并通過案例加以說明。
一、職業放貸人的定義和特征
職業放貸人,是指未經批準,以經營貸款業務為業的個人或者組織。與一般借貸行為不同,職業放貸人具有以下特征:
1. 以放貸為業。職業放貸人以放貸為主要業務,而不是偶爾為之。他們通常向多人放貸,甚至公開宣傳和招攬客戶。
2. 未經批準。職業放貸人沒有經過金融監管部門的批準,不具備經營貸款業務的資格。他們的貸款行為往往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屬于非法行為。
3. 采用暴力、威脅等手段催收貸款。職業放貸人在催收貸款時,經常采用暴力、威脅、恐嚇、騷擾等手段,給借款人造成心理壓力和經濟損失。
二、職業放貸人立案標準的法律分析
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的規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構成高利轉貸罪。而職業放貸人的放貸行為,往往符合高利轉貸罪的特征。因此,對于職業放貸人的立案標準,可以根據高利轉貸罪的相關規定進行法律分析。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二十六條的規定,高利轉貸罪的立案標準如下:
1. 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 違法所得數額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兩年內因高利轉貸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高利轉貸的。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立案標準是針對個人的。對于單位犯高利轉貸罪的,適用上述立案標準的數額標準和情節標準。
此外,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的規定,高利轉貸罪的刑事責任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職業放貸人立案標準的案例分析
王某是一名職業放貸人,他在兩年內向多人放貸,年利率均在 24%以上。其中,他向李某放貸 10 萬元,年利率為 30%,期限為一年。一年后,李某未能按時還款,王某便采用暴力手段催收。李某無奈之下,向公安機關報案。
根據上述案例,王某的行為符合職業放貸人的特征,同時也符合高利轉貸罪的特征。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規定,王某的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且兩年內因高利轉貸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高利轉貸的,應當立案追訴。因此,公安機關應當對王某以高利轉貸罪立案偵查,并追究其刑事責任。
律師建議
1. 對于公安機關而言,應當加強對職業放貸人的打擊力度,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要注意區分職業放貸人和普通借貸行為,避免誤將合法的借貸行為當做非法的職業放貸行為進行打擊。
2. 對于借款人而言,應當增強法律意識,在借款前了解相關法律規定,避免向職業放貸人借款。如果確實需要借款,應當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或者信譽良好的個人,并簽訂書面借款協議,明確約定借款金額、利率、期限、還款方式等事項。
3. 對于社會公眾而言,應當加強對職業放貸人的警惕,避免成為其受害者。同時,要積極舉報職業放貸人的違法行為,共同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總之,職業放貸人的立案標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咨詢律總管本頁面專業的律師,以便得到準確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