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農民每月補償標準,失地農民每月補償標準河南

導讀:
四、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政府補貼標準1、按比例補貼:全部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為被征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最高繳費檔次乘以補繳年限計算得到的應繳費總額的60%,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標準分為三類:1、按月繳費 20元、40元、60元、80元四個檔次,三、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繳費標準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標準分為三類:1、按月繳費: 20元、40元、60元、80元四個檔次,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標準分為三類:1、按月繳費 20元、40元、60元、80元四個檔次。2、按年:按照每年100元至800元的繳費檔次繳納。3、按檔次繳費:A檔每人4000元(已取消、B檔每人7000元、C檔每人10000元、D檔每人18000元、E檔每人26000元。
由于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土地被政府征用,當然,國家也給予了他們許多的補償,其中包括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但是人們對這項補償?shù)木唧w內容都很模糊。那么,下面由我為大家講述一下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標準的相關信息。
一、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條件
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人員,滿足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條件。
1、征地后戶人均耕地不足畝,包括畝在內掘指者;
2、年滿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在校學生不在保障范圍內;
3、失海漁民以及整建制農轉非的城鎮(zhèn)居民也在保障范圍內。
4、在認定被征地戶中,因婚嫁原因戶口遷入或者未遷出、現(xiàn)役軍人在退出現(xiàn)役后回原籍自主就業(yè)的被征地農民。
需要提醒的是,以下幾類情況不在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繳納范圍內:已參加城鎮(zhèn)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或者機關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的逗茄。
二、被征判薯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繳費年齡
1、男不滿45周歲、女不滿40周歲的,從參保之日起按規(guī)定繳費;
2、男滿45周歲不滿60周歲、女滿40周歲不滿55周歲的,從男滿45周歲、女滿40周歲時繳費;
3、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一次性足額補繳15年后可以申請領取基本養(yǎng)老金。
4、男超過60周歲、女超過55周歲的,年齡每增加1年,補繳額度可相應減免1500元,累計減免不超過萬元。
三、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繳費標準
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標準分為三類:
1、按月繳費: 20元、40元、60元、80元四個檔次;
2、按年:按照每年100元至800元的繳費檔次繳納;
3、按檔次繳費:A檔每人4000元(已取消)、B檔每人7000元、C檔每人10000元、D檔每人18000元、E檔每人26000元。
四、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政府補貼標準
1、按比例補貼:全部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為被征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最高繳費檔次乘以補繳年限計算得到的應繳費總額的60%;部分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為應繳費總額的60%乘以實際失地比例。
2、按月補貼:每人每月30至50元
3、一次性補貼:目前到達退休年齡一次性補繳養(yǎng)老保險費需要45850元,其中政府補貼7000元,個人承擔38850元。
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標準即如上所述,被征地的農民可以根據(jù)以上所述辦理養(yǎng)老保險,給自己以后的生活增加保障。雖然土地被征用,但是國家給出的補貼也是十分可觀的,大家應當合理利用,珍惜所得到的
失地農民補償標準最新規(guī)定:
政府征用或征收有集體土地的,必須支付有關補償費用,具體包括三項:土地補償費、安置費、青苗補償費。后兩項發(fā)到居民手中。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法律依據(jù)】《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激鬧核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shù)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shù)量計算。每明掘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guī)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征收城市郊區(qū)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繳納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jīng)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彎告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國務院根據(jù)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失地農民社保補償標準如下:
1、農民能夠每月領取一定的養(yǎng)老金,讓農民老來無憂,對于土地被征收的農民,在養(yǎng)老保險基礎上,又一次補貼。
2、申請條件:持土地承保合同、征地協(xié)議、個人身份證、戶口薄、近期2寸彩照、《失地農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參保申報表》,到當?shù)卣暾堔k理,當月起就可以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
失地農民社保補償標準如下:
1、男性在45周歲以下,女性在40周歲以下,采取勞動就業(yè)培訓的方式;
2、男性在45到60周歲,女性在40到55周歲的,年繳費額度是100到800檔次,政府繳納50%以上,集體繳納30%,失地農民個人承擔20%;
3、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的,在失去土地當月就可以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個人無需繳費;
4、失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助:
(1)被征地30%以上的,每人基礎養(yǎng)老金補助增發(fā)10元/月。
(2)被征地30%-50%的,每人基礎養(yǎng)老金補助增發(fā)32元/月。
(3)被征地50%-70%的,每人基礎養(yǎng)老金補助增發(fā)64元/月。
(4)被征地70%-100%以下的,每人基礎養(yǎng)老金補助增發(fā)97元/月。
(5)被完全征收土地的,每人基礎養(yǎng)老金補助增發(fā)含敏液129元/月。
5、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繳費標準:
(1)按月繳費:20元、40元、60元、80元;
(2)按年繳費:每年100元至800元;
(3)按檔次繳費:A檔每人4000元(已取消)、B、每人7000元、C檔每人10000元、D檔每人18000元、E檔每人26000元。
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條件如下:
1、征地后戶人均耕地不足0.3畝,包括0.3畝在內;
2、年滿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在校學生不在保障范圍內;
3、失海漁民以及整建制農轉非的城鎮(zhèn)居民也在保障范圍內;
4、在認定被征地戶中,因婚嫁原因戶口遷入或者未遷出、現(xiàn)役軍人在退出現(xiàn)役后回原籍自主就業(yè)的被征地農民。
失地農民每月的補償標準,具體的補償標準需要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具體為:
1、土地補償費,征用山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山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安置補助費,征用山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計算;
3、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失地農民是指農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農業(yè)戶口的家庭人均耕種面積少于0.3畝的統(tǒng)稱為失地農民。這是在工業(yè)化過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工業(yè)化、城市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缺返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qū)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qū)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qū)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伏斗饑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shù)确绞浇o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銷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yǎng)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制定。
失地農民每月補償標準,失地農民每月補償標準河南
失地農民每月補春差讓償包括: 1、土地補償費,一般為土地被征用前三年扒局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安置補助費,一般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計算; 3、地上附著物以及青苗的補償費。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失地農民每月補償標準,失地農民每月補償標準河南
失地農民享受的政策有:
1、國家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2、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模激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失地農民每月的補償標準具體包括了:
1、土地補償費,征用山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山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安置補助費,征用山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計算;
3、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村民建設住宅經(jīng)依法批準使用本集體經(jīng)濟組旦啟襪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xiāng)(鎮(zhèn))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yè)建設經(jīng)依法批準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前款所稱依法申請使用的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旁歷國家征收的原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失地農民每月補償標準,失地農民每月補償標準河南
法律分析:
1、土地補償費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經(jīng)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jīng)濟補償。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經(jīng)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jīng)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 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運粗櫻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旁叢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shù)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shù)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凳搏,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guī)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