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后車輛商業險還能獲賠嗎?

導讀:
在發生交通事故以后,逃離現場是要受到相應懲罰的。日常生活當中,發生交通事故也是很正常的,畢竟現代社會交通工具日新月異。但是發生交通事故后應該第一時間報警并通知保險公司過來處理。那么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商業險會賠償嗎?
在發生交通事故以后,逃離現場是要受到相應懲罰的。日常生活當中,發生交通事故也是很正常的,畢竟現代社會交通工具日新月異。但是發生交通事故后應該第一時間報警并通知保險公司過來處理。那么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商業險會賠償嗎?
交通肇事后逃逸,商業險是否賠償
我國法律對交通肇事逃逸商業保險是否賠償沒有明確的必須承擔賠償責任之規定。既然法律無明確規定,那么主要看投保人與保險公司雙方是否有明確的約定。若有,應從其約定。若沒有,保險公司商業險不需要賠償,由于當事人逃逸,本來具有的商業險消失,從而只能使用交強險進行賠償。駕駛者一旦逃逸或者醉駕、汽車沒有年檢等,商業險都不具備賠償標準。所以如果當事人想要利用商業險進行賠償就不能觸犯以上各個事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條 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人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機動車不明、該機動車未參加強制保險或者搶救費用超過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需要支付被侵權人人身傷亡的搶救、喪葬等費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后,其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保險合同只能約束合同當事人雙方,不能對抗第三人,如果保險公司因被保險人的逃逸行為而免責,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就不能得到及時的賠償,保險公司反而會從中獲益,這并不符合《保險法》的立法本意。更何況第三者責任險是由保險公司對因交通事故而受到損害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
王某駕車與拐彎的兩輪摩托車相撞,造成摩托車駕駛員張某受傷、車輛受損,事故發生后,王某棄車逃逸。該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王某駕駛機動車超速、事故發生后棄車逃逸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張某無證駕駛無牌機動車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雙方經調解達成協議,王某賠償張某共計約10萬余元。后王某起訴至法院,要求商業險公司賠償交強險賠償限額外的費用,經法院判決保險公司不承擔商業險賠償責任,保險公司獲得勝訴。
案例分析
(一)針對駕駛人于事故發生后出現棄車逃逸情形,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示范條款》(2020版)中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第二十二條約定,在商業險范圍內,保險人不負責賠償。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通知義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險事故發生后,應當及時并完全履行通知義務,若存在致使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難以確定的的情形,保險人對無法確定的部分,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本案中白某無正當理由離開現場,存在故意過錯,因此法院認定其行為違反了上述規定的內容,白某未完全履行上述規定的通知義務。
商業險拒賠的七種情形
(一)駕駛員醉駕、商業三責險不賠。醉酒后駕駛機動車上路違反了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中禁止性規定,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免賠情形。因此,保險公司在商業三責險中不予賠償。交強險外的損失依法由車主承擔。
(二)發生交通事故,駕駛員駕車逃逸。機動車第三者責任條款作為保險合同條款,已明確約定駕駛人事故發生后逃逸的,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后,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現場,積極搶救傷員。而是逃逸,是法律所禁止的。因此,商業險不予賠償。
(三)無證或證被吊銷的,商業三者險不賠。根據《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的約定:駕駛人在吊銷駕駛證期間駕駛被保險機動車,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保險公司在保險單上對免責條款已作出提示,且投保人已簽字確認。對合同當事人生效。
(四)駕駛非準駕車型,商業三者險不賠。我國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駕駛車輛必須持有相應的駕駛證。且保單對上有明確的規定,且一般用黑體予以提示。因此,對合同當事人產生效力。
(五)車輛未年檢且制動不合格,商業三者險不賠。事故發生時如制動不合格,根據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單中對投保車輛未按時年檢保險責任免除的條款進行了特別約定,被保險人對該保單進行簽字確認。確認其在投保第三者險的責任內容。因此,不賠。
(六)駕駛員棄車離開,商業三者險不賠。發生交通事故后,應當及時采取措施保護現場,報警處理。積極搶救傷員,逃跑屬于法律禁止的行為。符合商業三者險免賠的規定。
(七)事故發生后,自行修理的不賠。因保險事故損壞的被保險機動車,應當盡量修復。修理前被保險人應當會同保險人檢驗,協商確定修理項目、方式和費用。否則,保險人有權重新核定;無法重新核定的,保險人有權拒絕賠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