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結算審計風險的防范

導讀:
工程結算審計風險的防范
工程結算審計風險的防范
1.分清工程屬性,確定審計方向,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由于工程業務的廣泛性,從土建、 裝潢、暖通、 水電,到市政、 修繕、 園林等一應俱全,且各專業間的交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接到審計項目時,內審人員應首先確定項目的類型和所屬工程范圍,然后再套用相應的定額和取費標準 加以審核,避免所套用的定額及相應的取費標準與項目工程 “風馬牛不相及” 所帶來的審計風險。如對某實驗樓二次裝修工程審計時,對裝潢部分審計時應以裝潢定額為主套用定額,取費按相應的標準執行。而在舊基層上修鑿、拆除、清理等工作,應套用房修定額及其取費標準。審計中如若按一種定額和取費標準加以套用,就會增加審計的風險。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審計是防范審計風險的制度保證。審計風險就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審計項目本身技術復雜的因素,又有涉審組織和人員的利益關系與沖突對審計行為的影響,同時也有審計人員判斷能力的限制,防范風險的重要途徑就是審計組織本身必須有健全、 完善的控制制度和審計工作規范,為此,國家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審計工作準則,審計部門在貫徹執行國家審計準則的同時,必須在其內部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要制定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嚴格審計道德標準、 審計工作規范和業務質量標準,以規范審計行為,為防范風險提供制度保證。在審核過程中實行分級審核制度,主審、 初審、 復審相互制約,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杜絕風險的形成。
2.提高內審人員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是防范審計風險的主要途徑。工程結算審計大多是事后審計,它依賴于建設單位及部門所提供的原始資料,包括圖紙、 變更、 簽證,隱蔽工程驗收等現場等一手資料。這些資料的真實、 完整、 合法是否直接影響到審計結果的準確性。許多造價審計風險就是由審計資料的不實、 不真、 不準造成的。為此,內審人員要把對資料真實性、 合法性的審核作為核心問題來對待,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判斷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審計過程中,應首先審查工程資料的真實性,對所有隱蔽簽證資料進行對比,并加以分析。
3.提高審計技術運用水平,是防范審計風險的技術保證。目前,許多項目都運用計算機進行預算的編制、 數據的管理與計算等,而我們的審計仍然處于手記筆抄的落后階段。審計技術相對落后,加上受到審計成本 的制約,手工操作存在著檢查的內容不全面、 檢查不徹底、 計算結果不精確、 信息提供不及時等缺陷,這些隨時隱藏著審計風險。因此,防范審計風險必須把提高審計技術水平擺上應有的位置。
4. 加強協調、 分散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又一途徑。如對在審計過程中碰到的一些辣手問題可會同建設主管單位和部門、 施工單位進行三方會審,并作出會審紀要,由三方代表簽字認可,內審人員按會議紀要執行。如久拖未結、 基礎加深而隱蔽資料不全或相矛盾時可采用此方法,這樣可以在出現糾紛時轉嫁或分散部分風險,減輕內審部門的壓力。
工程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