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

導讀:
醫療糾紛可以先與醫院一方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找衛生行政部門處理也可以起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決。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醫療機構所在地是直轄市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醫療糾紛可以先與醫院一方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找衛生行政部門處理也可以起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決。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八條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醫療機構所在地是直轄市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醫療機構的報告或者當事人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7日內移送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一)患者死亡,
(二)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衛生行政部門會在自收到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10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符合條例規定予以受理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會自作出受理決定之日起5日內將有關材料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條例規定不予受理的會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