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怎么寫才能有效避免法律風險?

導讀:
某工程公司作為供貨方,提供各類的零件與客戶交易,對于沒有約定付款時間,一旦一方長時間不支付貨款,應當及時進行催告,因為一直拿不到貨款,萬般無奈之下,工程公司只好將客戶告上了法院,理由如下:雙方的訂購供貨單是通過傳真的方式進行互動,但證明力僅相當于復印件,無法形成有效的證據鏈,而客戶的否認無疑讓這份證據更缺少了信服力,雙方交易次數多了后,變成了穩定合作對象,對方起初也會按時結清貨款,想著彼此是老搭檔了,工程公司起初也沒在意,同意了對方可以晚些支付的請求。
企業處理這些法律糾紛時,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物力和精力,而且還有可能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可以說,合同風險是企業最大的法律風險。
合同不規范,公司貸款打水漂
這不,有家工程公司就因為合同不規范,栽了!
某工程公司作為供貨方,提供各類的零件與客戶交易。雙方交易次數多了后,變成了穩定合作對象,對方起初也會按時結清貨款。由于雙方合作已經特別熟悉,相關的買賣合同也就沒制定得特別正規。僅僅是通過傳真的方式下單訂貨,當貨款累計到一定數額時,再進行滾動式的結算。
本來以為這樣的默契會一直延續下去,但沒想到客戶卻率先打破了這份默契。當貨款像往日一樣積累到一定數額,客戶卻并沒有按時支付貨款,而是以資金周轉不開為由拖欠。
想著彼此是老搭檔了,工程公司起初也沒在意,同意了對方可以晚些支付的請求。結果這一拖,就是十幾個月。催了好久終于結清,結果客戶又采購一大批零件,再次拖欠貨款。
因為一直拿不到貨款,萬般無奈之下,工程公司只好將客戶告上了法院。沒想到,法院最終卻判決工程公司敗訴。
理由如下:雙方的訂購供貨單是通過傳真的方式進行互動,但證明力僅相當于復印件,無法形成有效的證據鏈,而客戶的否認無疑讓這份證據更缺少了信服力。同時由于雙方沒有明確的交付憑證,工程公司對交付貨物時間的舉證也非常困難。
所以最終只能判決工程公司敗訴。
企業能否控制經營風險以及規避法律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合同法律風險的管理。只有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預防、控制法律風險和避免損失。如何避免合同疏漏?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
一、約定明確的付款日期或付款條件,以及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
附條件,是當事人約定以將來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實作為合同生效或失效的條件。附期限是指當事人約定以將來確定的某一期限作為合同效力發生或終止的根據。
約定違約責任如逾期付款違約金,按照同期LPR(或其倍數)計算。對于沒有約定付款時間,一旦一方長時間不支付貨款,應當及時進行催告。
二、長期維持交易,可以簽一份總的買賣合同。
堅持書面合同形式,杜絕“口頭君子協議”,重視“示范合同”的運用。單次交易約定清楚下單方式和確認訂單的方式。比如固定雙方下單確認的電子郵件、對接人等,保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或者有足夠證明力的證據原件。
三、供應商發貨要及時跟對方溝通。
包括不限于發貨時間、發貨數量、送交地址、簽驗人等信息,送達后及時獲得對方簽收的單據,作為送交憑證。
四、走賬、開票都要與合同簽約方保持一致。
明確企業法人與股東個人賬戶之間的界限,防止財產混同。若要為第三人代收款項,則應當由第三人向支付款項的一方出具書面的付款指示,防止賬目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