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禁止家庭暴力

導讀:
這種救濟方式主要適用于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行為。(四)對于實施家庭暴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婚姻法第43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當事人單位應當對家庭暴力進行勸阻調解。公安機關也應當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進行制止或對施暴者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家庭暴力不論是對受害者本人還是對子女、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危害性。家庭暴力造成一些家庭長期不和家庭解體。那么如何預防、禁止家庭暴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這種救濟方式主要適用于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行為。(四)對于實施家庭暴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婚姻法第43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當事人單位應當對家庭暴力進行勸阻調解。公安機關也應當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進行制止或對施暴者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家庭暴力不論是對受害者本人還是對子女、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危害性。家庭暴力造成一些家庭長期不和家庭解體。關于如何預防、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怎樣預防、禁止家庭暴力
(一)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的婦女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調解。
調解主要適用于比較輕微的家庭暴力它的好處在于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根本轉變加害方的錯誤思想有利于維持家庭團結維護加害方的自尊心理從而盡早、有效遏制家庭暴力發展的苗頭。
(二)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婦女有權提出請求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這種救濟方式主要適用于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行為。
(三)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婦女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四)對于實施家庭暴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婦女可以依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而對于暴力致受害婦女重傷、死亡的受害婦女或其近親屬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對于受害婦女因受強制、被恐嚇等原因不能告訴或由于年老、患病、盲、聾、啞等原因不能親自告訴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代為告訴。受害婦女還可以向婦女組織投訴婦女組織應當要求有關部門或單位查處保護被害婦女的合法權益。
二、家庭暴力如何取證
根據2001年新婚姻法司法解釋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遭遇家庭暴力后首先要留下證據家庭暴力如何取證?請看下面的程序
(一)在24小時之內向當地警署報警并開驗傷單
(二)到附近醫院去驗傷
(三)將被毆打致傷的部位拍攝成照片保留下來。如果傷勢較重費用較大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四)可以先去對方的單位、當地的居委、街道、區、市的婦聯反映情況請求幫助。依據婚姻法第43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當事人單位應當對家庭暴力進行勸阻調解。公安機關也應當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進行制止或對施暴者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三、家庭暴力有哪些危害
家庭暴力按其危害程度可分為重大暴力和一般暴力。它有多種表現形式恐嚇、實際的或威脅性的軀體傷害攻擊扣留錢財或者其他資源。家庭暴力不論是對受害者本人還是對子女、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危害性。
(一)家庭暴力首先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權利特別是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和自由權。遭受暴力的受害者不僅在肉體上留下了傷痕在心靈上更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經常的暴力可能摧毀她們人生的信念和生活的信心破壞她們與人正常交往的心理扭曲她們的性格不少受害者在壓抑、焦慮甚至痛苦中煎熬精神恍惚長此以往有的精神失常或者走上輕生的道路。
(二)家庭暴力伴隨著受害人的精神摧殘。由于家庭暴力受害人絕大多數是女性因此她們受到的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只是因身體上的傷害是外在的較為明顯地吸引了人們更多的注意精神上的傷害是內在的、較為隱蔽的而容易被人所忽視。精神上的創傷往往比身體上的創傷更難愈合。
(三)家庭暴力危害家庭幸福和子女成長。家庭暴力造成一些家庭長期不和家庭解體。在調查中發現孩子是家庭暴力的一個潛在而又隱性的受害群體盡管他們的傷害可能不直接表現在肉體上但對他們的心靈傷害卻是永久的對他們未來行為的影響也是間接而漫長的。在暴力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諸多的心理和行為障礙一是精神長期緊張并因此發生不良情緒甚至形成畸形心理品質。如社會交往中的自卑與自私對他人和社會的反叛和無端的仇恨。二是性格極為懦弱或極具暴力傾向。由于環境的熏陶這些孩子會不自覺地認同男尊女卑女孩膽小怕事男孩則具攻擊性。三是行為上表現為人際關系差難與人溝通。強烈的自尊心使這些孩子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狀況防備心理很強形成古怪、孤僻的性格。這些人成年后較易成為施暴者甚至走上打架、斗毆、盜竊的犯罪道路。




